◎黃 河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秦基偉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軍長,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在他的日記里記述了這次戰役。
戰斗激烈而殘酷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向五圣山南麓上甘嶺一帶發動猛烈攻擊。當天,秦基偉在日記中寫道:
激烈的戰斗在五圣山的前沿陣地全線展開了……但不論敵軍的兵力大小,毫無例外的被打得落花流水丟人丟槍,活著來死在鋼鐵陣地的前面,這就是美帝國主義吹牛所謂“壓力”。
從拂曉開始進入戰斗至午前十二時,我守備部隊同大于自己數十倍的敵人進行反復的爭奪戰,達到大量的殺傷敵人,而自己傷亡過大的情況下轉入坑道作戰,敵人占領我陣地表面的工事。
組織了頑強的反擊,經五個鐘頭的肉搏戰將敵人全部從陣地上趕出去,殺傷敵人一千九百余人,俘虜美偽軍三名、繳各種槍炮百余支,擊毀敵戰車三輛。
秦基偉(左二)在上甘領戰役的軍指揮所中研究作戰方案
15日,美軍又以兩個團的兵力攻擊五圣山前沿陣地。激戰至12時許,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美軍攻占了志愿軍兩個連的陣地。在志愿軍守備部隊同敵人進行30余次的反復爭奪之后,因傷亡過大退守坑道。19日,秦基偉在日記中記敘,戰斗的緊張激烈和殘酷性是朝鮮戰場上一年多所沒有的情況:
每次夜間恢復陣地之后,由于有生力量的消耗及地面無立足條件,敵人第二天的白天仍然以反擊攻占我地面陣地,這樣使戰斗形成拉鋸形勢,我守坑道,敵人占住外表陣地,造成交錯,而我有生力量消耗較大。
秦基偉(右)在聽取堅守上甘嶺的英雄八連指導員的匯報
他還在日記里表達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
……不到全部殲滅敵人、恢復陣地不停止戰斗。
敵人越戰越弱的情況似很明顯,但最后困難的時候,就是我同敵人比賽戰勝困難的時候。敵人軟,我要硬。敵人硬,我要讓他軟。
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11月8日,秦基偉總結戰時的經驗,對以后的作戰進行了深刻反思:
從廿余天的戰斗中,我們深感在近代戰爭中應付平常情況的斗爭中,還必須有準備應付敵人較大的重點攻勢的思想和物質力量,否則很容易陷于被動或供不應求的困難。
近代戰爭是打鋼鐵和人,有了強大的二梯隊,有了一定數量的彈藥火炮,再在指揮上不犯錯誤,注意兵力彈藥的節省使用,仗就一定保證打得好。
周總理接見秦基偉
在這天的日記里,他還總結了若干教訓:志愿軍的“防御正面應當縮短”;“預備兵員的準備及訓練問題。這是保證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及不損害部隊元氣極其重要的工作”;志愿軍“必須保持一定的機動彈藥數量才能保持隨打隨補”。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完全掌握了正面戰場的主動權。秦基偉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立即組織部隊對戰役經過開展研究,總結戰斗經驗:
當然一切都是發展變化的,敵人失敗之后會研究他們失敗的教訓而改變新的手段。
這些情況必須引起領導上兢兢業業,加強平時各方面的建設,特別是政治思想和戰術思想的建設更重要。
時刻牽掛坑道里的戰士
10月23日,志愿軍134團在反擊597.9高地時失利,有一個連的戰士全部犧牲。秦基偉聽聞后,在日記中寫道:
這是多么痛苦殘酷的戰爭,我們的戰士是多么英勇頑強可愛,他們為了祖國的安全為人民的幸福而不惜自己的生命。人民稱他們為最可愛的人,我想這是千真萬確。
由于坑道狹窄不方便儲存飲用水,戰士們只能舔吮坑道壁上滲出的小水珠,甚至以人尿解渴。秦基偉知道后,立刻安排后勤部門從后方緊急采購蘋果,但很難成筐送入坑道。為此,15軍政治部專門下令:凡送入坑道一筐蘋果者記二等功!在秦基偉的影響和帶動下,15軍的領導紛紛用自己的工資、津貼買水果,把溫暖傳遞給坑道里的戰士們。
1952年11月初,15軍受到志愿軍司令部首長的嘉獎電令。秦基偉在日記中寫道:
這是多么的光榮。但我們知道戰爭還未達到最后的勝利。敵人還在攻擊,陣地還未全部恢復戰斗尚未結束。我們更知道榮譽是無數英雄們用生命換來的,是友鄰支援上級指導和敵人犯錯誤。嚴格檢查起來,我們指揮上開始還不夠冷靜,在戰術上還有許多缺點因而使部隊代價較大。這些還需要我們提高改進。我們要發揚和鞏固榮譽,讓敵人再也不敢侵犯我們的陣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