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特汽車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正式停止向中國出口汽車,包括 F-150 猛禽、Mustang(參數丨圖片)、福特烈馬以及林肯領航員等多款車型。這一舉措的背后是復雜的關稅政策在起作用。
關稅政策致成本大增美國特朗普政府于 2025 年 4 月 2 日正式對進口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征收 25% 的額外關稅,中國隨后出臺對等反制關稅政策,使得美系進口車面臨高額關稅。以福特為例,其部分車型的關稅稅率最高可達 150%,這直接導致車輛在中國市場的成本大幅攀升,售價上漲超 30%。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如此高的售價極大地削弱了產品競爭力,消費者對高售價車型的需求自然降低,福特繼續出口整車已難有利潤空間。
據美國汽車研究中心的分析報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讓汽車制造商的成本在 2025 年增加約 1080 億美元。不僅如此,汽車制造商還需應對鋼鐵和鋁進口至少 25% 的關稅,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劇。
行業格局生變,市場各方受沖擊福特暫停向中國出口整車,這一事件在汽車行業內引發了連鎖反應。
從車企角度來看,福特并非孤例。通用汽車旗下的道朗格平臺也受到沖擊,旗下的 TAHOE 太浩、YUKON 育空等車型目前在國內不再接收新訂單,僅保留意向訂單。此外,特斯拉旗下 Model S/X 車型同樣在中國停售,相關頁面不再提供 “訂購新車” 選項。
對消費者而言,想購買這些美系進口車型可能要面臨更長的等待時間,或者不得不轉向其他品牌。對于經銷商來說,庫存逐漸消化后,可能需要調整銷售策略,尋找新的產品來填補市場空白。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關稅政策的影響不僅僅是車企利潤的減少,更可能改變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一方面,促使車企重新評估和調整全球供應鏈布局,一些車企可能考慮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地區,以規避關稅風險;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汽車行業的優勝劣汰,那些無法適應政策變化和市場競爭的企業可能逐漸被邊緣化。
福特并非完全放棄中國市場盡管福特暫停了整車出口,但據公司透露,仍計劃繼續向中國出口美國制造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這一舉措表明福特并未徹底退出中國市場,而是在當前關稅政策下,尋求一種新的適應方式。
在中國生產的林肯航海家車型預計仍將繼續出口,這也顯示出福特在華業務的多元化布局,其通過本地化生產等方式,依然保持著與中國市場的緊密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