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將到來
不少家庭都會選擇外出游玩
在親近自然的同時
要小心這種“小黑點”
近日
杭州葉女士帶女兒野外游玩
回家后女兒臉上腫起大包
發燒38.5℃
清明假期,杭州葉女士帶著10歲女兒樂樂前往野外游玩。樂樂在山野間玩得興起,甚至在草叢里打起滾。回家時,葉女士發現樂樂的眉尾多了顆“黑痣”。
湊近一看,竟是只“蟲子”在吸血,她趕緊將其從女兒頭上撥下。見沒什么明顯傷口,便簡單用水擦了一下。
圖源:杭州市中醫院
不久后,樂樂臉上腫起大包,還突發38.5℃高燒。
經醫生檢查
咬傷樂樂的“罪魁禍首”正是蜱蟲
蜱蟲體形很小,一般在2-10mm之間(飽血后達30mm),蜱蟲不僅危害家畜,還會寄生人體吸血,傳播多種傳染病。它們的活躍時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
唐山疾控發布重要提醒
除此之外
和蜱蟲長得很像的恙蟲
也不能忽視
有人因它導致多器官功能損害
前不久,甄女士看著天氣不錯便帶寶寶出游,不料回家后,她開始發燒并伴有頭痛、惡心想吐的癥狀,于是便自行服用了對乙酰氨基酚,不久就退燒了。
不過沒多久她又開始出現類似癥狀,甄女士被緊急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吳帥介紹:
甄女士當時燒了十多天,還出現了肌肉酸痛、乏力、頭痛的情況。醫生在她身上比較隱蔽的地方發現了抓痕,結合檢查,判斷為恙蟲病。
這個直徑約1厘米的黑色焦痂,周圍有紅暈。不起眼的“小傷口”,成了診斷的關鍵線索。
最終,甄女士被診斷為
恙蟲病合并多器官功能損害
恙蟲,又稱恙螨、沙虱,是螨蟲的一種。生活在草地、灌木與藤本植物中,它和蜱蟲同為草叢中的“殺手”。
不同的是
恙蟲的個頭比蜱蟲小
全身還密布絨毛
在蜱蟲和恙蟲活躍的季節
戶外游玩時
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01
戶外活動要注意
著裝嚴密:確保衣物領口、袖口和褲腿緊閉,避免恙螨幼蟲侵入;避免在戶外穿涼鞋,以防腳部被叮咬。
避免直接接觸:外出時,不要直接坐在草地或草叢上,減少與恙螨幼蟲的接觸機會。
使用防蟲劑:在暴露的皮膚上噴灑或涂抹防蟲劑,降低被叮咬的風險。
02
戶外歸來要注意
及時清潔:外出回家后應盡快洗澡并更換衣物,清除可能附著的恙螨幼蟲。
重點擦洗:應特別注意清洗腋窩、腘窩、會陰部等皮膚褶皺處,這些部位易藏匿恙螨幼蟲。
注意體溫:如有發熱癥狀,應立即檢查身上是否有潰瘍性焦痂,這是恙蟲病的典型表現。
不慎被它們咬傷怎么辦?
恙蟲
被恙蟲叮咬后,臨床上以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火山口樣焦痂為主要表現。
恙蟲病之所以兇險,是因為它可能導致持續高熱和多臟器損傷。
被恙蟲叮咬后,大部分患者表現為輕癥,但約有30%的患者可能發展為重癥。重癥患者的病死率高達24%,病情嚴重時可合并心、肝、腎、肺等多器官功能損害,必要時需轉入ICU進一步治療。因此務必重視恙蟲病。
蜱蟲
被蜱蟲叮咬后,不要通過暴力拍打、生拉硬拽等方式“硬拔”。
要用鑷子或者專用蜱蟲移除工具,緊貼皮膚夾住蜱蟲頭部,緩慢垂直向上拔除。若情況允許,最好尋求醫生的專業幫助。用酒精或碘伏清潔叮咬部位,避免感染。
接下來幾周密切觀察是否出現發熱、皮疹或其他異常癥狀,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提醒大家
出去游玩
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
警惕危險的“草叢殺手”蜱蟲和恙蟲
來源:中國消防、國家應急廣播、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