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對華貿易戰中,已經落了下風!這時候怎么辦呢?美國就想著拉上歐盟等國家,聯合對華實行包圍圈,可這一提議果斷遭到了歐盟的拒絕。
事情還得從特朗普說起,特朗普團隊原以為中國會因4380億美元對美出口(2024年數據)的脆弱性而屈服,卻忽視了中國經濟結構的根本性轉變。經過十年布局,中國對美出口依存度已從2017年的21.6%降至13.4%,同時通過"一帶一路"與RCEP框架,對東盟出口額(4.2萬億元)首超美國(3.7萬億元)。這種"分散風險、深耕區域"的戰略使中國在貿易戰中擁有更多周旋空間。
日前有消息稱,美國特朗普政府妄圖以關稅手段脅迫他國限制對華經貿合作。據歐洲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22日,歐盟方面回應表示,美歐關稅談判與中歐關系無關,盡管出現了最新事態發展,但歐盟對華政策仍將“保持不變”,歐盟不會對華脫鉤。
事實上,歐盟不僅不會對華脫鉤,此前歐洲還放出了準備擴大與東方的貿易往來。這其實也是歐洲試探美國的一種信號。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期密集訪問馬來西亞、新西蘭,簽署關鍵礦產和數字合作協議,實質是構建"非美供應鏈安全網" 。其提出的"清潔工業新政"中1000億歐元脫碳基金,更需要中國在光伏、鋰電池等綠色技術上的協同。
另有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中歐貿易逆勢增長12.3%,中國穩居歐盟最大進口來源國(5162億歐元),而美國對歐出口(5019億歐元)與中國差距已縮小至200億歐元量級。德國78%的工業企業明確表示將維持或擴大在華投資,這種產業鏈深度耦合遠非政治口號所能割裂。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不僅未能重塑"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還讓美國走上了孤立主義路線!直白點說,雖然美國當前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全球有190多個國家,如果說有超半數的國家不與美國展開貿易往來,那么美國又將何以自處?美國如今越來越封閉,而中國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其他國家。
近日,阿聯酋經濟部部長瑪爾伊在“投資中國”中國(廣西)—阿聯酋經貿合作對接會上表示,阿聯酋是中國在中東的重要貿易伙伴,中國是阿聯酋最大貿易伙伴之一,阿中經濟伙伴關系多元且富有韌性,阿聯酋將堅定不移深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
近期,中國外交迎來新一輪熱潮,多國政要密集訪華展開多層次對話。在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穆罕默德殿下率團抵華進行戰略對話后,中東地區傳來新動態——伊朗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帶領高級別代表團開啟為期五天的訪華行程,雙方就能源轉型、基礎設施聯通及地區安全等議題展開深度磋商。幾乎同一時間,非洲代表肯尼亞總統魯托攜多位部長到訪,重點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蒙內鐵路延伸線合作,并就野生動物保護跨國聯合行動簽署備忘錄。而在能源合作領域,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時隔三年再度訪華,除敲定里海油氣田開發技術合作外,更帶來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與中國中歐班列對接的新方案。
當前密集訪問印證了“全球南方”國家對單極秩序的集體反思。與其在美西方主導的體系中充當邊緣角色,不如通過與中國構建
“非對抗性共生網絡”
實現利益最大化。這種以產業鏈為紐帶、以發展權為共識的新型伙伴關系,正在改寫21世紀地緣政治的基本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