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云龍縣城去虎頭山不遠,步行幾分鐘就能到達入山口。上山只能靠雙腳丈量,沒有捷徑可言。沿著蜿蜒曲折的臺階拾級而上,陽光有些熱烈,山上樹木稀疏,爬了一段后小腿發酸,熱得冒汗,只有邊走邊歇。
在一個山花爛漫的春日,我們慕名來到云龍縣的虎頭山。這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景區,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是大理第二座道教圣地。許多來到云龍的游客往往會直奔諾鄧而錯過這里,因為在旅游榜單上虎頭山無名無分,幾乎沒有存在感,但值得你花半天時間來游玩。
虎頭山山體是一億多年前白堊紀形成的巨大砂巖,由于風化剝蝕,山體的頂端逐漸形成一嵯峨巨石,其形如虎頭,故而得名虎頭山,也稱虎山。摩崖石刻、石上仙蹤、隔岸南海、道院仙風、洞天高朗、虎頭神殿、古剎林陰、蟠龍棧道、云界三清、兩湖抱月被稱為虎頭山十景。登上虎頭山,領略其雄奇險峻、俊逸靈秀的山水勝景,道觀古剎、石窟石刻的歷史文化遺跡,在攬勝探幽中定能獲得一份好心境。
相傳,明代武當道祖張三豐入滇弘道,居虎山,山上建起第一座道觀張仙祠,此后逐漸建起道觀、寺廟,形成以道教為主,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清修之地。
不知走了多少級階梯后,路邊出現了一座六角亭——兆春亭,立柱上的這副對聯契合此時的情景:“回首俯視駐足已登上千級石,抬頭仰望雄心更上萬仞峰”。
走在巨大的巖石上,凹凸不平的石面上就像歷史的天書,書寫著地質變遷的密碼,每走一步,像踩在歷史節點上。
路邊一只石虎雄踞,威風凜凜鎮守著山門,頗有“一虎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初臨虎頭山,遠遠望去,危崖聳立,石壁千仞,山頭猶如一頭俯臥的猛虎,氣勢磅礴,威風凜凜的俯瞰著大地。虎頭寺高懸于山崖巖石之上,雄奇險峻,“洞天高朗”四個大字彰顯著虎頭寺別有洞天,云高氣朗之氣勢。
在堅硬的砂巖上出現仙人扇、仙人床、仙人腳印和石魚、石鱉等神秘莫測的圖案,被稱為石上仙蹤,莫不是仙人留下的印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