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春季會有大量候鳥選擇在黃河“幾字彎”區域棲息、繁衍。然而在一些不法分子眼中,候鳥數量增多成為非法捕獵斂財的好機會。近年來寧夏、內蒙古等地沿黃濕地發生多起捕獵野生鳥類案件。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傳統的網捕,還有一種是“掏窩”,就是偷候鳥產的鳥蛋,并以20元一枚的價格賣給下家。
(4月23日半月談網)
黃河“幾字彎”是我國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越來越多種類的候鳥選擇在寧夏、內蒙古等黃河沿岸的濕地灘涂棲息、繁衍。眼下正值春季,候鳥翔集,蹁躚起舞,成為黃河“幾字彎”的靚麗風景。然而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隨之而來的非法捕獵的“黑手”也伸向了這片區域。
在這些“黑手”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掏鳥窩”。其中,2023年3月下旬,寧夏沙湖水域發生一起嚴重破壞野生鳥類資源的案件,不法分子先后4次在沙湖、星海湖等水域內的蘆葦蕩里尋找鳥窩,以“掏窩”的方式獲取蒼鷺蛋2846枚,并以20元一枚的價格賣給下家。2846枚可能變不成2846只飛翔的鳥兒,但是其數量也是不可小視的。這還僅僅是一起案件的偵破,如果縱容這種行為的發生,多少鳥兒連“破殼的機會”都失去了?
從營養價值的角度而言,鳥蛋的價值和雞蛋的價值沒有什么區別,即便是野鳥的蛋,也不過是只蛋而已。放在幾毛錢一個的雞蛋不吃,放著幾毛錢一個的鴨蛋不吃,偏偏要吃鳥蛋?不管是“偷鳥蛋的”還是“吃鳥蛋的”,無疑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蛋”。吃鳥蛋,幾十塊錢一個,這是錢多燒的,還是把法律當成了擺設?吃了是能多長塊肉,還是能長生不老?吃的是一個個的鳥蛋,而禍害的則是生態,殘害的則是生物。
候鳥遷徙是地球生態循環的重要鏈條,其生態價值遠超人類世俗想象。在“幾字彎”濕地,遺鷗、黑頸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與數萬只候鳥共享棲息地,形成完整的生態循環體系。單個鳥蛋蘊含的不僅是新生命的萌芽,更是物種延續的密碼。不法分子盜取、食用鳥蛋,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構成了對整個生態鏈的破壞。生態學家指出,若繁殖期的關鍵種群受到干擾,可能導致區域鳥類種群數量十年難以恢復。這種“短視的掠奪”正在瓦解自然界的精密平衡。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人“管不住自己的手”,一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那就需要用法律的利劍“斬手”,用法律的巴掌“掌嘴”。面對掏鳥窩、吃鳥蛋,執法單位切不“以罰代法”。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公眾將非法交易視為“無傷大雅”的鄉土習俗,這種認知偏差助長了犯罪行為的蔓延。法律體系的完善不僅需要提高量刑標準,更需要建立常態化的執法巡查機制。扭轉這種錯誤認知,需要構建系統化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讓尊重生命的價值觀深入人心。而嚴厲執法,懲治“混蛋”才能真正讓某些人長長記性。
任何覬覦自然饋贈“鳥蛋”的“混蛋”行徑,都將在嚴密的法律網絡和清醒的生態意識前無所遁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