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深藍財經
撰文 | 楊波
近日,老牌家電企業深康佳A(康佳集團)被舉報一事甚囂塵上。康佳集團的內訌,也引發了吃瓜群眾的好奇心。萬萬沒想到,康佳再次出現在輿論中心,竟是以這樣的方式。
康佳集團深陷“舉報門”背后,是這家老牌家電企業積重難返,每況愈下,連年虧損的現實。這個“瓜”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康佳又會不會像其他老牌企業一樣,轟然倒塌?
1
“舉報門”來龍去脈
根據公開的資料,大致的脈絡梳理如下:
(圖源:紅星新聞)
1、收購
2018年8月,康佳集團通過增資和受讓老股方式投資了九江金鳳凰公司,并更名為江西康佳,成為持股51%的控股股東。根據2017年金鳳凰營收4.95億元,凈利潤1.1億元計算,當時收購時估值15億元,折合14倍市盈率。
當時雙方對估值都滿意。
作為收購條件,江西康佳原實控人朱新明及其妻子冷素敏、共青城金磚融投資、共青城新瑞投資共同做出業績承諾,標的公司2018至2022年凈利潤應分別不低于0.6億元、1.2億元、2.5億元、3.2億元和3.5億元,且五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1億元。相當于“對賭”。
2、經營
收購之后,康佳集團對其業務進行全面梳理,特別是推動玻璃陶瓷材料在電子業務應用領域的實質性突破和落地。但是董事長,實際管理這家公司的,還是朱新明。
結果,2018年至2022年江西康佳的凈利潤分別為6009萬元、-4099萬元、-1.6億元、-3.1億元和-4億元。
康佳這邊肯定不愿意了,于是要求朱新明這邊履行承諾,扣除尚未支付的股權轉讓款6118萬元之后,還需要補償9.38億元。
朱新明這邊不知何故,遲遲未支付,康佳就提起了仲裁。
根據“野馬財經”披露,根據協議,此外朱新明等原實控人應向康佳集團支付估值調整金額12.28億;履行回購義務,回購價款約11億元。再加上業績補償,朱新明等共計需要向深康佳A支付32.7億元賠償責任。
朱新明遲遲不愿意履行,可能是這個金額“有點大”。
3、扯皮
據媒體報道,康佳表示,在盡職調查時,知道金鳳凰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諸多遺留問題,所以約定由朱新明解決問題,并做出業績承諾。按照2017年1億元的凈利潤,后面應該不至于年年虧損。
康佳集團對“野馬財經”表示,朱新明可能很清楚業績難以實現,甚至做好了應對仲裁訴訟的準備。
康佳集團把虧損的矛頭指向了朱新明。康佳集團說,朱新明主導新建的納米二線、康佳二線、新鳳二線因設計缺陷不能正常生產,導致折舊和利息支出大;新建產線在融資租賃中,可能存在腐敗,導致設備成本高于市場價;朱新明還涉嫌職務侵占巨額資金,導致江西康佳承擔巨額財務利息..
所以,康佳集團下屬公司已向公安機關控告朱新明職務侵占,目前處于司法程序中。
結果朱新明這邊,通過短視頻,指控康佳高管周彬、劉喜田導演了一場資本游戲,讓3.53億資金在渤海信托、東方隆晨等機構之間瘋狂轉圈,最后有5000萬不翼而飛,朱新明說自己成了冤大頭,掏出9000多萬填窟窿,結果錢沒回來,還被康佳反手索賠。朱新明舉報,康佳集團虛增利潤4000萬。
但是康佳集團對這些指控均否認了,并予以回擊!康佳認為,朱新明的行為已“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及誹謗”,也報案了。
4、進展
上述案件經過多家媒體的發酵,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小編在短視頻平臺,已經找不到朱新明的舉報視頻,原因不明。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朱新明及其實際掌控的關聯公司涉及的訴訟案件多達230余起,涉及被訴及待訴金額累計高達46.77億元之多。
據康佳透露,朱新明目前已經身處境外,這或許將給案件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只能期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調查。
5、疑問
這宗并購案,總體來說還有很多疑問待解:
1、明明知道金鳳凰問題多多,康佳當初執意收購為哪般?
2、作為51%的控股方,
朱新明一直擔任董事長,長期把持江西康佳的實際經營?康佳為什么不全面掌控?
3、收購后,江西康佳業績次年變臉,康佳為何不強力干預實際經營?業績年年不達標,為何知道最后才徹底鬧掰?
4、
朱新明自身如果沒有問題,為什么要離境?為什么不回來解決問題?
對于雙方各執一詞的發言,不能不能判定事實真相究竟是啥。這些問題,都有待相關機構進一步的調查。
2
連續14年扣非凈虧損
康佳已深陷泥潭
作為曾經的國產彩電三巨頭之一(其余兩個是長虹、TCL),康佳集團深陷“舉報門”背后,其實是這家老牌家電企業積重難返,每況愈下,連年虧損的現實。
根據深康佳A披露的最新財報,2024年康佳營收為111.15億元,同比下滑37.73%;歸母凈虧損達到32.96億元,同比擴大52.31%;扣非凈虧損為32.06億元,虧損情況十分嚴峻。
最令人驚嘆的是,扣非凈利潤從2011年開始,長達14年處于虧損狀態,14年扣非凈利潤累計虧損額高達193億元。相當于經營層面,康佳已經14年沒賺過錢了。
(扣非凈利潤連續14年為負)
在2024年財報中,康佳集團將虧損總結為三大因素:主營業務持續虧損、新業務孵化不及預期,以及資產減值計提的拖累。康佳的主營業務就是傳統的電子業務,目前彩電市場已經被海信、小米、TCL、創維等擠滿,康佳艱難求生;半導體業務遭遇滑鐵盧,未能突圍成功;曾經的工貿業務,也在2023年從財報中消失;2024年,僅年度計提減值準備就高達13.45億元,更是嚴重影響了凈利潤。
截至2024年末,康佳集團資產負債率已達92.65%,創近十年新高。其中,流動負債達190.33億元,而在手貨幣資金僅為41.16億元。
康佳集團債券余額還有47億元,僅今年7-10月到期的債券就高達24億元,這是一個不小的壓力。若造假事件引發金融機構抽貸或債券違約,可能觸發交叉違約條款,導致債務鏈斷裂,進一步加劇康佳的債務風險。
截止4月15日,康佳集團及控股公司連續十二個月內新發生累計訴訟、仲裁金額合計為85,343.01萬元,其中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的訴訟、仲裁金額為64,772.56萬元。然而,公司凈資產從2023年的56.44億元,暴跌至2024年的23.69億元。相當于訴訟、仲裁中的金額占凈資產的36%...
證券之星針對深康佳A的財務分析中,收益率、盈利、營收、成長、存貨、營運、負債、償債、成長、存貸等數十項指標判定,均屬于較差水平,綜合評分僅0.64分。在44家白電企業中排名墊底!
為了拯救康佳,目前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擬尋找其他央企接盤,進行專業化整合,目前尚無更新的消息。留給這家知名老牌企業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康佳啊,康佳,該如何拯救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