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沒有問題,但參加培訓的態度與姿勢決定了培訓的效果!”
有一個商業地產界的一個“老法師”,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常被邀請出去講課。
在最近的一次聚會上,他有些痛心疾首的說:“為什么明明很多東西在課程中都強調過,可回去后有些學員該犯的毛病照樣會犯。”
一個經常把員工派出去培訓的企業老板也很困惑:“為什么我花了這么多培訓費,感覺項目還是沒什么起色?”
商業地產的培訓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講師覺得該講的都講了,學員覺得很有收獲,但出錢的企業經常覺得效果不佳。
01
對于培訓的期望值
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
好幾個商業地產的講師都有個感覺,與2020年之前相比,企業參加培訓的訴求變得更加直接,簡單來說,就是盡可能給干貨。被問及什么干貨時,很多回答道:“那些拿來就能見效的東西。”
這與市場的變化有直接的關聯,早期消費市場處于上升階段,很多商業項目運營良好,這時候參加培訓的,一是為了查缺補遺,二是為了拓展視野。
在這樣的情形下,參訓者的交流更加自由,獲得知識也更加廣泛,從某種意義上,在那個時期,人們需要從培訓中獲得的是營養品。
當時間來到了2020年,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東西,跟隨疫情而來的,是消費市場的降級與萎縮。原來一些還能夠維持的商業紛紛出現了問題,甚至到了生死邊緣。這個時候,尋求培訓的目的不再是為了營養品,而是救命的藥。
對于培訓的需求也變成了:最好直接告知,這個項目應該怎樣做才能活下去!
但對于商業地產來說,這件事本來就是違反邏輯的。
商業和人體有相似的地方,平時注重鍛煉與營養,身體自然健康,如果體質出現了問題導致百病叢生,沒有什么特效藥可以一蹴而就的治愈。
互聯網有個黑話叫顆粒度,可以在這里借用一下:商業地產從培訓的角度,到底應該達到怎樣的顆粒度?
商業開發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定位,關于定位的課程一般包括了客戶研究,細分市場選擇方式,商業主題的設立以及業態品牌的配置等。
老岳是一個有多年實操經驗的講師,他在課堂上經常被問道:能不能直接告知,我們這個項目方向在哪里?
但往往這種提問者對于支撐定位的數據研究都不夠深入,包括但不限于項目周邊居住群體怎樣?細分客群如何區分?市場競爭情況如何?品牌資源及招商是否匹配?………….沒有這些前提的設置,任何結論都是臆測與胡說。
老岳發牢騷說:講師又不是算命的,也不是許愿池里的王八!
還有學員說:能不能給一些標準的工具,上來就能用,并且能幫助項目迅速有改善。
這類工具其實有很多,例如招商中就有商戶開發手冊、招商計劃書、招商流程、商業合同.......都可以有所謂的模板。
但在使用中會發現,十萬方購物中心,和五千方社區商業的商戶拓展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招商管理可以有模板有節點有計劃,可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特別是在現有形勢下,隨時要通過對市場的準確判斷不斷調整。
2022年,某二線城市一條商業街區遇到了很大困難,有疫情也有政策原因,整個片區一片蕭條,團隊研究后決定,一次性的把租金降低20%。
當時周邊項目都覺得瘋了,認為純粹是擾亂市場秩序,但是團隊硬頂著壓力花了三個月,把滿鋪率恢復到了90%。
四個月后,周邊友商的項目給出的優惠幅度是:30%。但是由于第一批優質些的客戶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招商的效果依然差強人意。今天,那個區域有些項目的租金已經打對折了。
當時如果下決心慢一點,估計后面就是大規模的空置,這些是任何模板都無法教給你的,完全取決的對市場的判斷,內部決策的靈活以及對未來的預期。
還有一種招商培訓叫話素訓練,就是給一套標準的說辭,然后就按著這個去談客戶。
坦白說我一直以為只有傳銷和電詐才教這些。
決定商戶選擇的是對未來運營的預期,而這種預期與項目的區位、策略以及運營能力等是因果關系,一個品牌開發經理每年看的商場可能都是幾十上百個,靠所謂的話素忽悠是沒用的,不如真誠一點,深入了解品牌的訴求,并給出針對性的方案。
現在是一個激烈變革的時代,商業發展唯一的標準就是沒有標準。流程、文本以及模板這些東西可以作為參考,但想不動腦筋的照抄是很危險的。
02
培訓的核心是方法論,
方法論的效果是應用
培訓與長期性教育不同的是,教育是一個整體性的工作,提供的是全面的、完整的、系統化的知識體系。但商業地產培訓,特別是短期培訓主要傳授的是理論與方法。
所有的理論與方法,都必須在得到有效運用后才有實際意義。
如前文所說,講師不可能給出明確的項目定位,能夠傳授的是怎樣進行有效的客戶研究,例如可研定量與定性的方法、客戶變量的選擇、細分客群分類的原則等。然后結合客戶的需求,就可以推導項目應該采取怎樣的主題、業態與品牌。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在于前期理解與后期應用的結合。
Austin是一個國企的項目主管,他經常參加培訓,每次都很認真,聽完也問了很多問題,但是在回去做項目時,依然出現了定位混亂,客群不清晰的情況,然后業態和品牌配置也缺乏邏輯,結果就是項目的空置率居高不下。
問及原因時他也很苦惱,在項目開發前的內部討論時,總會有人說:詳細的客戶研究需要時間和費用,太麻煩了,反正我們做了這么久,對客戶應該是了解的。
他沒有決策的權力,也很難說服領導,所以同樣的錯誤會不斷重復出現。
盡管培訓中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沉浸在傳統的客戶認知中,特別是不要憑著過去的經驗做事!
做一次詳細的客戶研究可能是一個月,費用可能一二十萬,前面那個項目每天的租金損失都不止這個數字。
很多項目使用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已經成了習慣,盡管接觸到了一些更科學合理的方法,但內心深處覺得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根本的原因還是對于現代商業理念的輕視。
而參加培訓對于這種企業來說更像是一種儀式,就像病了就去看醫生,但回來后卻不愿意吃藥,這種現象反應的不是技術原因,而是思維方式的局限。
03
獨立思考能力
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
培訓當天聽課只是起步,真正的收獲是后面的思考。
商業地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所有的戰術問題背后,都是戰略問題!
運營是很多商業地產人都關心的事情。
很多學員都喜歡得到大量的現有材料,例如運營手冊、崗位職責、考核方式等等,此外還有租戶管理標準,CRM體系標準,經營分析表格等等。這些資料當然是有價值的,它們屬于運營的基礎常識與架構,可以讓你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并少走彎路。
但有制度和做好管理并不是絕對的因果關系。
國內很多大型集團的管理體系和手冊,最厚的有兩百多頁WORD,能當考試教材使用,但是項目管理做的一言難盡。而有些運營做的很好的外資商業管理公司,所有的管理手冊加崗位職責可能也就二三十頁。簡單、清晰、明了。
運營的核心是人,有時候制度越繁多,效率越低。
更重要的是運營模式體現的是一個企業的戰略與文化。
KPI也不是簡單的數據,而是短期與長期主義的反映。
這兩年很多企業想學習胖東來,從技術層面上來講,胖東來的東西沒有絕對的壁壘,也不難理解,但是能不能在自己的企業推行下去,不是把制度拿過來抄一抄就可以的。
前幾天和一位做企業的老兄聊天,他說了一句話:
十年前看胖東來,覺得純粹瞎搞,企業怎么能這么做?
而現在看胖東來,才發現企業,原來還可以這么做!
04
正視講師的局限性。
曾經有個笑話,做社群的成功的不多,但做社群培訓的很多都成功了。
自媒體也是這樣,真正能通過自媒體賺錢的不多,但教怎么做自媒體的賺了不少。
相比之下,商業地產的培訓算是平均節操比較高的,最少很多講師都真正有過實操經驗及成功案例的。
但是講師不是神仙,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一個做過很多購物中心的,對銷售型街區可能沒那么熟悉。一個管理過商業集團的,對新媒體營銷的細節可能認知不夠。
所以講師也是可以質疑的,沒必要盲從。
但是,也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商業盡管技術不斷進步,模式不斷更新,其實很多原理和本質還是一樣的。
前幾年最火的概念之一是數據化管理,在上世紀70年代,接觸管理(Contact Management)和客戶關懷(Customer Care)理念就已經出現。到了1990年代初,“CRM”一詞在學術界和商業領域逐漸被明確使用。
到了今天,隨著互聯網與云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CRM已經稱為企業的核心戰略。但原理并沒有大的改變,包括現在最火的社群營銷,本質上還是消費客戶的細分管理。
而在實際的應用上,大部分商業對于CRM的使用,還停留在簡單的數據交叉上,熱衷于出具多少表格與PPT,而CRM最核心的客戶分層以及差異化服務,卻大部分流于形式。
面向未來,并不是否定過去。
人類的知識,是在不斷延續中提升。
那么,有個靈魂問題:究竟培訓有沒有意義?
好的培訓,一般會給你以下幾種東西:
1 對于趨勢,特別是最新趨勢的分析
2 戰略思考的方法
3 可以進行后期運用的方法論
4 一些較為通用的操作模式及工具
更重要是的,培訓可能不會完全告訴你能做什么,但會告訴你盡量別做什么。
對于參訓者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汲取與梳理,形成有效、客觀、縝密的思維方法。并在后續的工作中通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轉化為自己的技能。
培訓不是一輛自動駕駛的跑車,你坐上去就能風馳電掣的帶你到終點。
但好的培訓,更像是一個出行攻略,告訴你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合適,哪條路更好走,以及怎么省錢。
老丹,江湖又稱丹總,一個喜歡說實話的商業老炮,愛好戶外與美食,十五年商業地產一線從業經驗,曾參與國內多個知名商業地產項目的定位、設計、招商與運營,中購聯專家委員會委員,IFFRE常務理事,聯商網特聘講師。
熙領(上海)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社區商業與城市更新專業化團隊,核心技術團隊均有多年國內外商業研究、定位、建筑和空間設計、以及招商運營的全過程經驗,近年來成功操盤了多個城市更新與改造項目,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與經濟效益。
業務聯系電話:13501750783(可加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