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姍
4月22日,螞蟻基金發布一站式指數投資服務平臺“指數+”,多家機構借此加碼更穩的寬基指數增強產品。記者在支付寶APP上搜索“指數”發現,在選寬基時,進入“追求年年增”專區,平臺篩選了一批核心寬基指數增強基金,從歷年表現來看,這些產品歷史上每年都跑贏了追蹤指數;而在選擇行業指數基金時,頁面顯示出20多家基金公司的行業判斷模型,并羅列出板塊潛力信號。
近年來,我國指數市場快速發展。場內ETF成為指數行業第一輪爆發主力,而場外指數基金擁有更廣泛的大眾客群、更靈活的投資策略,投資熱度還在不斷走高。公開數據顯示,螞蟻基金最新的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已超過3200億元。
另據螞蟻基金發布的場外指數投資者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投資者平均持倉2000元,累計超1100萬人開啟指數基金定投,平均持有時長1239天。2024年投資者平均收益率為4.14%。
螞蟻集團財富事業群副總裁鄭艷蘭認為,“在震蕩上行和結構分化的市場環境中,指數增強基金超額收益既‘穩’且‘增’,能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分散配置,提升長期收益體感。”
根據興證全球基金報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國內指數增強基金規模突破2300億元。今年以來,指數增強基金的發行數量還迎來爆發式增長。另據上海證券統計,今年以來,超78%指數增強基金跑贏了指數、獲取超額收益,中證A500相關指數增強基金更是成為市場熱門選擇。
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全市場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相比滬深300指數,平均每年多賺4.3%,但能夠連續5年每年穩定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指增基金,僅有4成。記者注意到,多家機構已經在螞蟻基金上布局了更穩的“年年增”寬基指增基金,以滿足投資者的配置需求。
富國基金副總經理李笑薇認為,A股市場有獲取超額收益的空間,指數增強基金結合了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的優勢,能滿足投資者對被動投資和超額收益的雙重需求,場外個人投資者對其的需求潛力較大,是行業未來布局的方向。
“當前A股市場,指數增強基金還有比較豐富的超額收益空間,未來大家比拼的并不是誰階段性業績更好,而是超額收益長期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背后需要對模型細節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迭代。”博道基金量化投資總監楊夢表示。
陳姍
華東新聞中心記者 主要關注金融衍生品領域,重點報道期貨、大宗商品、租賃、信托等市場動態。新聞線索可聯系郵箱:chenshan@eeo.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