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而發展醫學前沿技術,加強關鍵技術突破,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高校的創新引領與技術支撐,為全社會健康福祉提供堅實保障。
可以說,醫科類大學不僅承擔著培養醫學類人才的重任,更是肩負著社會健康的使命。而一所高校的科研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校解決醫學難題的能力,更影響著畢業生在醫療行業和學術領域的發展高度與競爭力。
在我國醫藥類大學的領域,北京協和醫學院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在高校江湖之中是妥妥的大哥大,該校的科研實力自然也是頂尖的。
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17年創立以來,便開創了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高等護理教育、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和現代公共衛生教育同時取得了 “北京猿人研究”“單體麻黃素提取”“黑熱病研究”等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重要成果。同時在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應用、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我國抗生素自主研發和工業化生產等方面做出了創造性貢獻。這些的科研成就,不僅為我國醫學科研奠定了基礎,更開啟了我國醫學科研現代化的先河。
在高校科研體系中,各類科研平臺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為代表的“國字號”科研平臺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醫學界“天花板”,北協和的科研平臺不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講,都是數一數二的。據悉,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15個、省部級實驗室71個,在這些平臺參與科研項目,能接觸到醫學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技術手段,對個人學術成長和職業發展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接觸到的都是最前沿的技術,未來發展自然快人一步。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在北協和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十三五”期間,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853項,累計獲科研項目資助額達37.34億。“十三五”期間共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199項,比“十二五”期間增長了16.3%,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9項,占醫學領域的12%,創近年來新高。這些亮眼成績背后,是大量科研實踐機會與優質學術資源。對于學子而言,無論是未來攻讀更高學位,還是進入三甲醫院、科研機構工作,這些經歷都將成為求職升學的 “硬核” 競爭力,幫助學子在醫學領域的職業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學校科研平臺建設和普通學生關系不大,其實并非如此。在充滿濃厚科研氛圍的校園里學習,學生能潛移默化地養成科學思維,激發出創新精神,這些寶貴能力遠比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更有用。如果你也想在一所科研氛圍濃郁,科研實力出眾的醫學院深造,那么北京協和醫學院一定可以“盲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