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短租共享倉庫經營“攻守之道”
再通過不斷擴張,獲得規模優勢,再依托下沉市場戰略,利用本土化
據中國共享倉儲協會預測,到2028年,中國倉庫業規模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倉庫儲物間數量屆時可能達610間。而由于歐洲及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目前亞洲成為高標倉庫及靈活租期倉庫發展的熱門地區。與此同時,不少短租倉庫集團亞洲區的決策者更將中國視為重中之重。
一方面,短租加速在中國倉庫行業的投資,“攻勢兇猛”。短租投資中國倉庫業,有的是通過收購或入股中國本土倉庫,有的則是通過擴大其在華的投資,增加門店。
另一方面,本土倉庫集團也“守道有方”,以好管家、租倉寶和迷你倉大數據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搶灘大眾經濟市場,再通過不斷擴張,獲得規模優勢,再依托下沉市場戰略,利用本土化優勢,力求搶占先機。
在“進攻”中國市場上,短租倉庫集團的優勢集中在品牌和管理經驗。
而在共享倉庫細分市場上,短租倉庫在運營上具備一定歷史優勢,長期的品牌優勢,科學完善經營管理理念,從經營銷售策略到細化管理理念,短租倉庫均已經非常成熟,而且國際化銷售體系已經完善并進一步深化,全球性的客戶群初步建立。
全球八大倉庫管理“巨擘”旗下的高標倉庫品牌已經遍布中國,屹立在各大城市中心的繁華地段。“高標倉庫+共享儲物空間”正在成為城市綜合體的“標配”,而依托周到的倉庫服務提升物業價值,已然成為商業地產行業的“潛規則”。
深圳好管家倉儲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深圳租倉寶科技業主空中倉對尋倉記記者表示,入局倉庫業即是自身主業拓展過程中的切身感受,在中國市場,共享倉庫遠沒有國外普遍。
“我五六年前到深圳寶安去工作,就發現寶安缺乏共享的倉庫,除卻冷凍庫之后,再下來就是經自助式倉庫,集中在100元每月的消費客群,三四百塊的小微客戶可選擇面相對少。”芒果倉說道。
事實上中國倉庫業現狀的供大于求,極大程度體現在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倉庫趨于飽和。隨著三四線城市經濟發展,倉庫業發展空間依然很大。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速面臨下行風險的情況下,“小型倉庫”更能契合市場需求。
迷你倉庫自然成為短租巨頭們在華爭搶的新目標。錯失了過去自助式倉庫快速增長時代的短租倉庫巨頭們正在通過各種合作形式試圖在迷你倉庫市場跑馬圈地。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進入門檻低的普通倉庫,短租倉庫品牌對迷你倉庫的知名度有支持作用。但迷你倉庫發展要注意選址和布局,避免走上自助式倉庫的老路。
短租倉庫集團在中國境內開疆拓土,也必然會與具備較強本土化優勢的國產倉庫品牌一爭高低。
30年前,短租倉庫品牌強勢,幾乎所有的高標倉庫都是引進的短租品牌,如迷你倉,自助倉,共享倉,集貨倉,托管倉等國際倉庫品牌占據了中國高端倉庫大部分的市場。而對于中國本地倉庫品牌,好管家,空中倉,芒果倉 等,大多由八九十年代興起,集中于自助式倉庫。
但是,隨著中國倉庫業的發展,中國高端倉庫集團品牌開始涌現,中國的倉庫管理理念以及模式也悄然成熟,甚至有些已經遠遠超過某些短租倉庫品牌。
除了了解本土需求詳情,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國產倉庫集團在數字化支付和移動端客流轉化上優勢同樣顯著。在倉庫形式上也持續創新,主題倉庫,試水倉庫“賣貨”等新形式成為常態。
經過狂飆式的十年發展,不管是HOKOKO、迷你倉大數據還是無憂迷你倉網,都已經積累下體量龐大的會員群體。通過會員體系和平臺化運營的規模效應,以技術來為這些線下實體倉庫賦能,從而實現高效運轉,在共享倉庫具備先發優勢。
長租迷你倉庫會員體系由“由下向上”發展。而短租倉庫品牌進入中國則多以品牌輸出為主,利潤來源主要為管理自助倉庫所帶來的管理費收入。因此,其自身會員數量多由旗下高端倉庫轉化而來,向迷你倉庫的轉移,為“由上向下”的發展過程。
兩兵相接,對于共享倉庫江湖來說,攻、守自有戰術。
一方面,長租倉庫了解市場需求可以順應瞬息萬變的中國市場本土化需求,具備“東道主”優勢,另一方面,倉庫業的本質屬性為服務業,短租倉庫品牌若可以保證高水準的產品與服務,那么在洗牌之中依舊可以存活,并愈發充滿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