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其背后,有著一整套聲勢浩大的部署,不僅有航母本身,還有驅逐艦、23型護衛艦、油輪補給船和核潛艇齊齊上陣。然而,對于這樣的大動作,我只想說“五體投地”,但不是因為“強悍”的軍事實力,而是那份超現實的自信。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指揮官詹姆斯·布萊克莫爾接受采訪時表示,已做好在臺海對抗中國的準備,還稱盡管英國政府尚未確認英軍航母編隊的具體路線,但卻并沒有排除穿越臺灣海峽的可能性。其次,英媒更是囂張地認為中國的遼寧艦和山東艦根本不是“威爾士親王”號的對手,因為航母攜帶了24架F-35B短距垂直起艦載降戰斗機,再加上那神秘莫測的核潛艇。這些言論真是讓人不禁反問:你們的自信從何而來?
在此,我不得不指出一個冷峻的現實:英國現如今的軍事能力與過去那個太陽永不落的帝國相比,早已失色不少。盡管《每日電訊報》甚至揚言“英國仍統治著海洋”,但這種自我陶醉式的發言只是在重復那古老的炮艦外交夢。英國的這種自信,或許只是對現實無奈的一種超然解脫。21世紀了,把19世紀那套赤裸裸的武力炫耀搬出來,實屬過時。
其實,就算關系近如兄弟的美國海軍,如今在第一島鏈內都不敢輕言勝利,更別說英國這個幫腔小弟了。英媒所謂的“贏學”邏輯,僅靠比拼幾架艦載機,這種想法無異于紙上談兵。難怪有人質疑,英國的國防分析人士和高層是否還活在舊時代,對現代地緣政治的發展顯得如此麻木。
當然了,不僅僅是高調出征,“威爾士親王”號在印太部署,還得到了由9個北約成員國和4個伙伴國組成的眾籌艦隊支持。13個國家,提供艦船或人員,不遺余力地撐腰打氣。可即便擁有如此豪華的助力陣容,如果真冒險穿行臺灣海峽,黑天鵝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每日電訊報》順帶爆料說早前英國國防參謀長拉達金訪華,中國要求英航母避開南海“爭議”島嶼。然而,英媒卻牛氣沖天地表示要告訴中國,英海軍統治著海洋,絕不屈服于壓力。這種自帶BGM的放言,高度契合了英國媒體的一貫風格——哪怕現實狠狠打臉,依然樂在其中。
細細琢磨,此次英國行動不僅有點故意找茬的意味,實際上也不得不面對選擇題:到底趟不趟臺灣海峽這潭渾水?說到底,一旦觸碰高敏感地帶,擦槍走火就在頃刻之間。縱使詹姆斯·布萊克莫爾嘴上厲害,但心里也未必有底,更何況最終決定權在政府手里。
可能最后,他們還是像法國一樣學聰明點,跟著美國尼米茲號航母在外圍演習一番,便草草收尾。所以,在這場看似聲勢浩大的軍事部署背后,不乏虛張聲勢和小心翼翼。英國人倒是沒把“威爾士親王”號裝扮成十全武功的完美武器。畢竟,24架F-35B戰機雖貌似“降維打擊”,但面對解放軍的陸基導彈、空中優勢,顯然不具優勢。
總而言之,英國及其盟友的這出好戲,既是對地緣戰略的試探,也是其海洋心態的真實寫照。但在全球化高度復雜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摩擦完全可以通過對話解決,切忌走極端路線。一旦迷戀那些過時的策略,最終只會適得其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