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數據,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為1222萬人,較2024年的1179萬增加了43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而面對就業形勢逐年嚴峻的客觀現實,高校就業成績成為高校辦學水平的最直接體現之一,更是成為眾多學生、家長關注的焦點之一,而不久前發布2024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的同濟大學,則以全國畢業生競爭力第8位的亮眼成績,印證了其人才培養的卓越成效。
總體來看,同濟大學畢業生的“三高”就業畫像——社會地位高、能力水平高、薪資收入高,在2024屆畢業生中展現得尤為顯著:據悉,該校超七成畢業生進入華為、比亞迪、阿里、上汽、國家電網等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平均月薪穩居雙一流高校薪酬榜第7位,領跑全國各大高校。
在2024屆本科畢業生中,70.75%的學子們選擇繼續深造,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凸顯同濟在學術培養上的絕對優勢。其中有過半的學子進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頂尖學府,幾乎所有考生都被“雙一流”建設高校錄取。而在海外深造群體中,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等全球頂尖學府里都有同濟學子的身影,他們在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等前沿領域持續深耕,展示了同濟大學對于高水平專業人才的培養極具優勢。
而這種“雙軌并行”的深造路徑,得益于學校構建的“本碩博貫通培養計劃”,通過國家級實驗室開放、重點課題參與等機制,在本科時期就能參與到智能建造機器人研發、類腦計算芯片設計等尖端項目中,這些資源的引入,不僅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也讓他們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學術動態。
對于選擇直接就業的畢業生而言,同濟大學的學科優勢與行業資源為其打開了廣闊的職業通道。在步入職場的畢業生中,就業人數前三的行業分別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這些未來“黃金賽道”領域。其中,70.85%的畢業生投身國家重點領域建設,更是深度參與港珠澳大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等國家重大工程,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踐力量。
而能夠交上一份就業質量的滿分答卷,其背后除了日常的一流人才培養外,也離不開同濟大學構建的全鏈條就業服務體系作為支撐。據悉,該校構建線上與線下渠道相結合、專場與雙選形式相補充的校園招聘模式,每年度組織開展秋季校園綜合招聘會、春季“職場直通車”系列招聘會等招聘活動超過500場,服務用人單位數近3000家;更具前瞻性的是,學校通過“未來技術學院”等創新載體,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這種培養模式使得畢業生入職即可承擔核心技術研發任務,更是鋪成了一條高質量就業之路。
當同齡人還在求職賽道上激烈角逐時,同濟學子已憑借學科優勢與校企資源,在職業發展的起跑線上占據先機,手握多個offer,或進入各大領域的頭部企業工作,或直通世界級高校繼續深造,成為“人生贏家”,所以如果各位考生在擇校過程中以“就業為導向”,那么可不要錯過同濟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