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案件的當事人給張燦送來錦旗
“感謝法官的耐心調解,你們全心全意地為我們著想,做了很多工作,幫我們解決了實際困難……”楊某簽訂協議時發出由衷感慨。
2020年7月,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洪災,多條河流水位超過歷史峰值,因防汛抗洪需要,縣內某鎮政府拆除了楊某的房屋。隨后,楊某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判決確認鎮政府拆除楊某房屋的行政行為違法,責令鎮政府作出行政賠償決定。鎮政府作出賠償決定后楊某不服,引發行政爭議。
承辦案件后,一方面,張燦積極與原告楊某及其代理人溝通,告知其訴求中主張的賠償項目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明顯超出法律規定的。在法官的釋明下,原告重新核算出賠償數額,主動放棄了原先一些不合理訴求;另一方面,張燦主動聯系鎮政府負責人,就在安置政策范圍內如何對楊某作出全面賠償進行溝通。
在與雙方的溝通中,張燦發現了案件的突破口,雙方都愿意以房屋安置的方式進行賠償,且政府近期就要組織安置房選房。如果雙方能夠化解爭議,原告也能夠早日選房。
張燦抓住這個契機,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經過多輪協商,雙方就賠償問題終于達成一致意見,政府以房屋安置的方式對楊某進行賠償,雙方簽訂了調解協議,握手言和。
張燦參加安徽綜合廣播的普法類欄目《法治安徽》的節目錄制
“行政訴訟案件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和政府機關的公信力,通過調解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才是最優解?!睆垹N如是說。她始終堅持“重調解、精審判”,努力尋求糾紛化解最優解,用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多次收到當事人送來錦旗。
張燦到鄉村開展普法宣傳講座
現任廬江法院行政綜合審判庭副庭長張燦已經在法院工作14年。她懷揣著對司法事業的熱愛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兩次到基層法庭工作,將青春年華奉獻在基層一線,從書記員到助理審判員,再到員額法官、副庭長,從人民法庭、到民事審判庭,再到行政綜合審判庭。她通過多種角色的轉變積累了豐富的審判經驗,曾榮獲安徽省優秀女法官、廬州人民滿意的好法官、廬江縣巾幗建功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
榮譽記載著她的付出,也映照著她在平凡的崗位上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日日夜夜。
張燦至現場調查了解情況(左三)
張燦在周末仍堅持赴現場協調一起因拆遷引發的行政爭議案件(左二)
如果說司法事業是一座高山,那么張燦就是一刻不停的攀登者。2022年8月,張燦迎來了一次身份的轉變——從民事審判的“能手”,到行政審判的“新手”。面對全新的審判領域,張燦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翻得起了毛邊。有不懂的問題會通過向身邊的同事及中院法官請教、從案例庫案例中尋找類案等多種方式尋找答案。那年冬天,她啃下了近三年全省行政審判典型案例,在電腦里建起包含200多個法律要點的“錯題本”。在萬籟俱寂的深夜,總有一盞燈是她點亮,閱讀卷宗、研判案情,對待每起案件,她總是認真又負責。面對疑難復雜案件,她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不慌不忙,在一件件錯綜復雜的案件中定分止爭。
“法槌落下要有回聲,裁判文書要能傳情?!边@是張燦常掛在嘴邊的話。她善于通過裁判文書傳遞司法尺度和溫度,努力強化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積極回應當事人訴爭疑慮。2018年,她撰寫的2份民事判決書榮獲“全市法院2018年優秀裁判文書”。2024年,她主審的一場行政案件庭審獲評為“全市法院2024年度優秀庭審”,一則案例入選人民法院案例庫。
在立足審判工作的同時,作為縣普法講師團成員,張燦也不遺余力地創新普法形式,助推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她走進老年大學宣講,成為“網格法官”,下沉社區,響應溯源治理,傳播法治正能量。十多年來,她“走出去”宣講數十余次,廣受群眾好評。2024年,張燦應邀赴安徽綜合廣播《法治安徽》欄目,開展民間借貸專題普法。
作為一名法官,她時常想,她辦理的不僅僅是案件,更是別人的人生,法律雖然是冰冷的,但司法者可以賦予它溫度。一摞摞卷宗,一次次庭審,一場場調解,一份份判決,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張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擔當作為踐行著人民法官為人民的神圣使命。
暮色中,那盞常亮的臺燈又在窗邊亮起。桌上攤開的,是明天要開庭的工傷認定糾紛案件的卷宗。張燦看了看掛起的法袍,繼續伏案工作。這個普通的工作場景,恰是基層法治建設的最生動注腳。
供稿:廬江縣人民法院
排版編輯:夏晨曦 武玉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