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從特朗普發起全面關稅戰以來,美國國內就出現了很多強烈反對的聲音。他們大多來自商界和知識界的精英。
而脫離對總統特朗普身份認定,精英們說的話,特朗普還是有必要聽聽!
美國犯下的錯誤
美國有諸多學者將此次貿易戰分析得相當透徹,他們從美國自身犯下的錯誤、中國所具有的優勢,由此帶來的國際負面影響等多個角度出發,最終得出“這場貿易戰,美國注定會失敗”的結論。
比如這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克魯格曼教授認為,美國的錯誤首先是由特朗普政府缺乏對國際貿易的理解和經濟戰略的眼光所導致的。
特朗普只是以他商人的思維,膚淺的把“美國貿易逆差”理解為“美國賠錢吃虧了”。
卻不知道這些逆差實際上是基于,進口那些在國內生產成本過高或國內沒有生產條件的必需商品,而必然產生的。
簡而言之就是,中國生產成本只有1美元、賣到美國1.5美元的商品,在美國的生產成本可能就高達2美元。
所以,美國從中國直接進口該商品,遠比吸引制造業回流本土、重開生產線生產該商品,要經濟劃算得多。
而特朗普政府只為追求眼前的貿易平衡,就棄長久的經濟效率于不顧,實屬一種舍本逐末、鼠目寸光的行為。
尤其是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不僅針對了中國一家,而是針對了包括盟友在內的全世界,這更是讓美國額外陷入了外交失策、國際信用全失的尷尬境地。
雖然特朗普此舉的目的原本是,逼迫絕大部分國家就范,選擇與美國一道孤立中國。
但他沒有想到,并非所有國家,都愿意被美國當成“軟柿子”,隨意揉捏,當大家意識到美國會為達成自身目的,不惜損害盟友利益的時候,肯定會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而結果就是大部分國家雖然明面上沒有采取對抗反制行動,但私下都與中國加強了聯絡與合作,以防美國再次突然生變、出爾反爾。
自然地,也令原先想要聯合他人孤立中國的美國,最后卻變成了被中國和其他國家默契聯合起來孤立的小丑。
不得不說,這是特朗普政府狂妄自大加肆意妄為、又缺乏連貫性戰略措施等原因,所導致的禍及國家和人民的嚴重后果。
因此,克魯格曼教授才敢于斷言:“貿易戰占上風的是中國,而不是美國。”而這場濫施關稅下,美國的所作所為也卻是正在制造一個“致命錯誤”。
無獨有偶,與這位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持類似看法的,還有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甘思德。
而甘思德卻是從中國所具備的優勢的角度出發。
中國具備的優勢
與美國當下的激進變革和不可預測性相比,中國的表現要穩定得多——這就是甘思德對中國優勢的言簡意賅的總結。
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最大的優勢還不僅僅在于國內的強大的工業生產力,以及世界最全的工業產業鏈。而是在于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國民經濟韌性,以及時刻都能保持上下一致的政策穩定性。
這點,其實是由于長久以來集體主義的文化基礎決定的。
他驚嘆于中國人每逢艱難挑戰的時候,總能展現出美國也無法復刻與匹敵的凝聚力和動員力。
比如,早在2018年貿易戰的時候,中國就開始了“去美化”的產業調整和深層次的經濟戰略布局。
這個過程帶來的“經濟陣痛”也是難免的,但中國可以通過統一的規劃和分配熬過最艱難的時刻。所以時至今日,中國才有底氣第一個站出來與美國叫板。
與此同時,面對即將產生的新的問題與困難,中國也同樣有方法和經驗從容面對。
而在糧食進口方面、如進口自美國的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等,中國已經積極尋求到了其他國家的進口替代;在出口商品方面,中國也于七年間鋪設出了多條轉口之路。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不斷加大對外資的開放力度,爭取與歐盟日韓東盟等國家和地區達成更深度更廣泛的貿易合作關系。
而特朗普政府這場所謂的“濫施關稅”,反而更加深了中國打贏這場貿易戰的信心。
實際上,中美在經濟此消彼長之間,也進行著結構與秩序的較量。只是美國多以消費端和甲方自居,對作為生產端和乙方的國家頤指氣使。
然兩者一旦動起真格來,美國卻很有可能是承受不住國內通脹、社會割裂的一方。這一點,就連美國專家也是如此認為,而特朗普卻是依舊“執迷不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