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前的長春高新“股價新高又新高”,2021年后的長春高新“股價新低又新低”。
近日,在長春高新發布了近20年來首份營收下降的年報后,二級市場股價又一次向下跌去。
利潤暴跌,“東北股王”困于生長素
投資不過山海關,長春高新卻是一個例外,2005年至2021年期間股價復權后累計漲幅超1500倍,很早就在股市獲得了“東北股王”的美譽,2021年市值最高曾超過2100億。
說長春高新是“東北股王”還有一個原因,其二級市場不復權股價自2013年以來始終在百元以上,一直到2024年7月才跌破100元關口,但很快又站上100元以上,至今依然在百元附近徘徊。
然而,“東北股王”也有失意的時候。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長春高新的股價,在2021年6月到達歷史高點515.9元(前復權)后一路下跌,2024年9月一度跌至77.5元,暴跌85%,市值從2104.55億高位縮水至321.19億,1780多億市值蒸發殆盡,直接回到2019年初的位置。
(長春高新股價走勢截圖)
可以看出,2019年初以來長春高新的股價走勢非常對稱,標準的“A”字型走勢。
然后是“東北股王”長春高新的業績表現。
4月21日,長春高新發布了其2024年財報,營收134.66億、同比下滑7.55%,歸母凈利潤25.83億、同比下降43.01%,扣非凈利潤28.3億、同比下滑37.32%,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31.04億、同比下降39.18%,2024年所有核心經營指標全線下滑,財報當天長春高新股價盤中一度觸及跌停。
(長春高新2024年財報截圖)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份財報中營收的下降,是長春高新自2005年以來近20年的首次營收下降,是上市以來第四次營收下降。
但是,2024年長春高新營收7.55%的降幅,在其歷史上要排第二,最大的一次營收下降是2004年下降13.89%。
(數據來源:同花順網站、銳眼哥整理)
長春高新從上市第二年(1997年)與金磊創立金賽藥業至今,一直以來就高度金賽藥業的業績貢獻。
隨著金賽藥業生長素產品市場規模的上升以及長春高新對金賽藥業持股的不斷增加,金賽藥業逐漸成為長春高新的核心業務,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支柱業務,2024年長春高新營收134.65億,其中金賽藥業貢獻106.7億、占比79.24%、同比下降3.73%,百克生物貢獻12.29億、占比9.12%、同比下降32.64%。
(長春高新2024年財報截圖)
2021年長春高新將百克生物獨立出來在科創板上市融資,這一舉動被看成是長春高新想將百克生物打造成第二增長引擎的信號,但是沒想到長春高新寄于厚望的百克生物業績表現更差。
凈利潤增速持續下滑,廣告營銷策略失效?
長春高新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嚴重依賴金賽藥業的?
從營收占比上來看,2005年金賽藥業營收貢獻約25%,2012年金賽藥業營收貢獻超過41%,2019年通過溢價收購對金賽藥業持股達到99.5%,金賽藥業營收貢獻超過65%,2021年金賽藥業營收貢獻超76%。
說實話,金賽藥業的營收增長確實很快,1997年成立,2005年營收破億,2022年就已經破百億了。
然而,營收破百億之后的金賽藥業營收增長明顯放緩。
實際上,應該說,自2019年之后金賽藥業的收入增速就已經開始放緩,營收破百億之后增速進一步降至10%以下,2024年則開始負增長。
(數據來源:浙商證券研報)
金賽藥業收入增速的放緩對長春高新的業績增速影響是直接的、明顯的。
2019年之后長春高新的凈利潤增速也跟隨金賽藥業的收入增速同步下降,2023年金賽藥業收入增速只有8.48%,同期長春高新凈利潤增速只有9.47%,2024年金賽藥業收入下滑3.73%,同期長春高新凈利潤大幅下滑43.01%。
(數據來源:同花順網站)
在長春高新業績與金賽藥業銷售收入高度相關的背后,有一個明顯的特征,2015年至2019年金賽藥業銷售高速增長期間,長春高新的固定資產占比越來越低,同時銷售費用率逐年提高,但是2018年之后突然降低了銷售費用的高額投入。
(數據來源:同花順網站、銳眼哥整理)
這種情況其實說明,長春高新在2016年-2018年期間將更多的資源放在的營銷上,也就是說那幾年的高增長其實是營銷驅動的結果,后來2019年-2021年隨著營銷力度的下降,金賽藥業營收增速大幅下降,長春高新凈利潤增速也持續下降。
2016年-2018年這幾年長春高新選擇營銷驅動戰略的原因或許與當時二胎開放有關,2015年10月正式開放二胎,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新生兒數量超過1700萬,這是2000年之后不曾出現的。但是,近幾年新生兒數量持續下降,對金賽藥業生長素產品造成直接沖擊。
老板“技術性離婚”后,投資者信心受挫
在金賽藥業營收增速大幅下降、長春高新股價較高位暴跌之后,2024年初金賽藥業老板金磊“技術性離婚”似乎對長春高新的未來發展下了結論,長春高新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2024年1月12日,長春高新發布簡式權益變動報告,金磊與王思勉協議離婚,金磊將所持公司3001.4129萬股、占總股本的7.42%分割至王思勉名下,分割完成后金磊持股下降至463.1576萬股、占總股本的1.14%,按公告當天長春高新股價收盤價125元/股計算,這筆財產分割涉及金額超37.5億。
(長春高新公告截圖)
(長春高新公告截圖)
這樣的財產分割方式很容易給人一種“技術性離婚”的印象,但金磊在當天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離婚是家庭矛盾,并非市場質疑的‘假離婚套現’”。
無論金磊真離婚還是假套現,這一動作都對長春高新投資者的投資信心產生較大影響。
首先股價表現上,金磊財產分割公告一個月后長春高新股價大跌15%,一年后最大跌幅超40%。與此同時,在長春高新身上沒有出現“股價下跌,股東人數增加”的現象,似乎根本沒有人敢抄底。
2024年二季度之后,長春高新股價持續下跌,股東人數也持續下降,到今年一季度末長春高新股東人數已經降至12.51萬戶,較金磊離婚前的股東人數明顯下降。
(數據來源:通達信)
不過,雖然散戶不敢抄底長春高新,但是有機構卻敢抄底長春高新。
比如,由百億基金經理徐彥管理的大成策略回報基金,今年一季度就逆勢大幅加倉長春高新至94.71萬股,進入其十大重倉股之列,2024年底該基金持股長春高新69.14萬,該基金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才建倉的長春高新買入66.96萬股,買入成本8018.8萬,以此計算買入成本價為119.75元/股,至今浮虧約30%。
(大成策略回報2024年半年報截圖)
可見,專業并不一定賺錢。
總之,長春高新如今的處境可謂艱難。曾經的“東北股王”如今風光不再,股價暴跌、業績下滑,股東信心也大幅下降。雖然有機構敢抄底,但也已經浮虧不少,未來能否翻身實在難說,現在的長春高新似乎更像是在泥潭中掙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