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電詐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語,哪個年齡段的人群更易上當受騙?花樣繁多的詐騙手法中,哪幾類最能讓人迷惑?轉移涉詐資金,最常用的手段已不再是線上轉賬了?
近日,湖北省反詐中心對2024年全省電詐案件進行大數據分析,客觀呈現當前湖北電詐犯罪形勢,為開展針對性打防提供精準坐標,幫助人民群眾進一步提升反詐防騙意識和能力。
年齡最大的受騙人96歲
總體數據顯示,2024年湖北省涉電詐警情數占總刑事警情數27.23%,呈上升趨勢。
電詐受騙人年齡結構統計顯示,2024年,全省電詐受騙人“10后”(15歲以下)占比3.09%,“00后”(16歲至25歲)占比15.13%,“90后”(26歲至35歲)占比24.27%,“80后”(36歲至45歲)占比25.97%,“70后”(46歲至55歲)占比15.22%,“60后”(56歲至65歲)占比11.76%,“50后”(66歲至75歲)占比3.89%。
其中,年齡最大受騙人96歲。2024年11月,武漢市民周婆婆遭遇冒充熟人緊急求助詐騙,損失2.5萬元。年齡最小的受騙人僅6歲。2024年9月,荊州市一名小朋友在玩游戲時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被人誘導用家長的手機轉賬近1.4萬元。
數據對比來看,“80后”“90后”受騙人數占比較2023年明顯下降。他們是中國網民中的主力,獲取信息渠道廣泛。研判認為,該群體在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反詐宣傳中防范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
“10后”“00后”受騙人數占比同比上升。中小學生大多系在玩游戲或追星時被騙;在校以及剛畢業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則因物質、精神需求旺盛,加之自身缺乏社會經驗和防騙意識,容易陷入刷單返利、虛假購物、虛假貸款及代辦信用卡等詐騙陷阱。
“60后”“50后”受騙人數占比同比上升。他們中,有閑錢又有強烈投資和購物欲望的人,容易成為虛假投資理財類、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的目標;而缺少陪伴的老人,則容易遭遇冒充熟人詐騙。
從總體趨勢來看,電詐犯罪分子的目標開始向“一老一小”轉移。這兩類人群對新型網絡詐騙識別力較弱,防范意識不強,針對他們的反詐防騙宣傳需進一步加強。
受騙人性別統計顯示,全省男性受騙人占44.48%,女性占55.52%。呈現女性受騙人占比減少,男性受騙人占比增多的趨勢。
湖北省反詐中心民警介紹,女性在網購平臺、社交平臺更活躍,更易成為電詐犯罪分子的目標,但近年來針對性的宣傳充分發揮作用,讓女性防騙意識普遍提升。
五類詐騙類型高發
電詐犯罪形式統計顯示,刷單返利類、虛假投資理財類、虛假購物和服務類、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虛假貸款和代辦信用卡類詐騙是全省電詐案件中排名前五的高發類型,占比分別為27.87%、14.82%、12.66%、7.90%、6.24%。
同比2023年來看,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占比大幅上升,取代虛假征信類詐騙進入前五。分析其原因,這類詐騙形式門檻低、手法多、套路迷惑性強,成為電詐犯罪分子常用的詐騙方式之一。
一、刷單返利類詐騙
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成為當前變種最多、變化最快的詐騙類型,并與其他電詐手法相“融合”,成為主要引流方式。
此類詐騙受騙者年齡集中在19至40歲。電詐犯罪分子以色情內容和免費禮物為誘餌引流,小額返利騙取信任,誘導下載刷單APP,騙取受害人墊資充值,最后切斷聯系消失不見。今年2月,大冶市民王某在某短視頻平臺刷視頻時遭遇刷單返利詐騙,被騙10.7萬元。
警方提醒: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不要被蠅頭小利誘惑,所有刷單都是詐騙!
二、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
受騙人多為具有一定收入、資產的單身群體或熱衷投資、理財、炒股的人群。
電詐犯罪分子通過社交軟件、婚戀交友平臺以及發布股票外匯等投資理財信息鎖定目標,冒充投資導師、金融理財顧問,或謊稱有特殊資源可獲得高額理財回報等方式騙取信任,誘導對方在虛假網站或APP上投資,前期獲利后,一旦對方加大投資,立馬消失。今年2月,南漳縣居民劉某遭遇黃金珠寶投資詐騙,被騙31萬余元。
警方提醒:不要輕信非正規渠道推薦的投資理財項目!凡是標榜“內幕消息”“穩定高回報”的網絡投資理財,都是詐騙!
三、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
受騙人多為女性,受騙人年齡集中在19至38歲。
電詐犯罪分子在各種社交、購物、短視頻平臺發布廣告信息,以有優惠、可以省錢為誘餌,誘導受害人私下轉賬交易實施詐騙。今年1月,恩施市居民李某在某社交平臺購買二手相機時遭遇詐騙,被騙7300余元。
警方提醒:購買商品或服務一定要選擇正規平臺,要詳細了解商家的真實信息,多方面綜合評估,交易時要有第三方做擔保。
四、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
受騙人大多為50至65歲的電商平臺網購消費者或店鋪經營者。
電詐犯罪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受害人購物信息后,冒充電商平臺或物流快遞客服,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并通過共享屏幕或下載APP等方式逃避正規平臺監管,從而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近日,荊門市民周某遭遇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其在群聊中打開了手機屏幕共享,并按照對方指示提供了驗證碼,被犯罪分子先后轉走4.2萬余元。
警方提醒:以“花唄借唄提額度”“更改注冊信息”“退款”“返錢”“退稅”等理由主動聯系你的“客服”都是詐騙!
五、虛假貸款、代辦信用卡類詐騙
受騙人大多為男性,受騙人年齡集中在20至45歲。
電詐犯罪分子通過網絡媒體、電話、短信、社交平臺等發布可以提升信用卡額度、信用卡套現、辦理大額信用卡或辦理大額低息貸款等信息,冒充相關公司工作人員獲取信任,再以收取中介費、預付利息、保證金等方式實施詐騙。近日,鄂州市居民付某遭遇虛假貸款詐騙,按照對方要求向指定的“安全賬戶”轉賬以做資金認證,被騙1.5萬元。
警方提醒:任何聲稱“無抵押”“低利率”的網貸廣告都存在極大風險!任何在未放款前就要求先行繳納費用的網貸都是詐騙!遇到聲稱能“刷流水”,“黑戶”也能放貸等情形,要保持高度警惕!
【提醒】
“郵遞黃金”等方式已成為
新興的洗錢詐騙手段
此外,據湖北省反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郵遞黃金”“網約車投送”“快遞投送”等方式已成為新興的洗錢詐騙手段。
警方提醒,凡是要求通過購買黃金郵寄至指定地點或交給指定人員的充值方式,都是詐騙!凡是要求將現金或者是其他貴重物品,用網約車或快遞運送到指定地點或派人上門來取的,都是詐騙!不要輕信“平臺無法充值,需通過購買、郵寄黃金的渠道進行充值”之類的說辭,這是不法分子常用的詐騙手段!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案手段不斷翻新,詐騙“劇本”花樣百出,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湖北公安機關積極回應群眾期盼,一體推進打防管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據統計,2024年全省電詐案件發案數、損失數同比分別下降21.56%、28.52%。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