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申書萃大課堂、春日詩詞飛花令、非遺漆染書簽制作……4月23日下午,外岡鎮“4·23”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在外岡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展開,將上海石庫門的風韻、古詩詞的雅趣與非遺技藝的匠心巧妙融合,讓市民們在文學中喚醒城市文化記憶,在多元形式中感受讀書的魅力。
“石庫門是上海極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也是上海人的‘集體記憶庫’,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獨特的城市記憶……”嘉定籍作家夫婦樓耀福與殷慧芬聯袂開講。這對文學伉儷以“從石庫門里感受上海風情”為題,以殷慧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創作的、8篇以石庫門弄堂生活為背景的中短篇小說自選集《仇瀾》為引,通過一張張舊時的老照片和年少時在弄堂里生活時遇到的小人物和平常事,展現了石庫門里的鄰里百態,弄堂間的煙火日常。
“我是弄堂生活的親歷者,是一個站在舞臺上的人,我看到的是來來往往的人和他們的命運。”正如殷慧芬所言,“弄堂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了。我作品中的這些故事雖然是虛構的,可是人物原型和生活細節,就像水脈一樣浸潤了我的每一片文字……”殷慧芬和樓耀福用細膩的文字和講述,將市民們帶回梧桐掩映的弄堂深處,以小見大,體會當時上海市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
“春眠不覺曉”“當春乃發生”“春風又綠江南岸”……讀書分享會后,市民們又以“春”為令,展開詩意接力,隨后又設計并制作了屬于自己的非遺漆染書簽,在書簽上渲染春日色彩。
“這場活動將閱讀、詩詞與非遺結合,形式非常豐富,”市民莊悅表示,“在‘世界讀書日’當天,我在石庫門文學里讀到了上海,在飛花令中讀到了春天,還完成了非遺書簽的制作,很有紀念意義,也期待明年更多精彩的活動!”
“嘉定不只有F1賽道的速度,也需要文化傳承的溫度。”樓耀福、殷慧芬夫婦已在嘉定生活了近60年,見證了嘉定這些年的飛速發展和革新,樓耀福認為,“當數字洪流沖刷著城市記憶,我們更要留存好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希望文學和閱讀能成為一把鑰匙,讓年輕人在觸摸歷史紋理時,讀懂這座城的精氣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