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國政甄 瑤
編輯|沈天香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市場這么卷,合資企業還能活下去嗎?這是一個擺在眼前的現實且嚴峻的問題。
4月19日,2025豐田技術空間活動在江蘇常熟舉辦。在此次活動上,豐田給出的答案是,持續不斷地繼承與進化。尤其要加快步伐,深化在中國的本地化事業布局,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核心要素是加快中國本土研發。
作為上海車展前的預熱動作,2025豐田技術空間活動不僅集中展現了豐田“造車即造人”的長期主義理念,而且以密集的信息釋放,勾勒了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和定力——從技術路線到人才布局,從研發體系到供應鏈革新,豐田正以“全鏈條本地化”的決心,回應市場變革的挑戰。
活動期間,豐田汽車公司副社長、首席技術官中嶋裕樹,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上田達郎,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小西良樹,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暉等集體接受采訪。
他們針對豐田電動化智能化布局、中國本地化研發進展、RCE(Regional-Chief Engineer,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落地等外界關心的諸多話題,逐一進行解讀,傳遞了豐田的戰略方向與信念。
本地化戰略升維
不只是豐田,眾多跨國車企都在推進中國本地化戰略。
寶馬持續強化在華本地化電池生產布局,與中國科技企業合作研發創新技術,計劃2026年起在沈陽投產純電動新世代車型,還啟用沈陽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增強新能源車開發驗證能力。
奧迪與一汽、上汽合作,在華建設工廠,推出如奧迪Q6(參數丨圖片)L e-tron等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車型,強化本土研發,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
大眾汽車集團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至30-36個月,成立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讓零部件、采購和開發等部門協同,拉近技術開發對接窗口與在華合資企業的距離……
與它們相比,豐田的中國本地化戰略有何根本不同?
一是,作為歷經近百年發展的全球車企,豐田以“量產幸福”為綱領,以“Mobility for All”為理念,展現跨越產業周期的戰略韌性。其獨特優勢在于多技術路線均衡發展——在電動化、混動、氫能源等領域,構建了深厚技術儲備與全產品線布局,在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選擇的同時,更以“技術池”優勢應對變革的不確定性。
其二,全維度本地化的進階路徑。截至目前,豐田電動化車型全球銷量已經突破3000萬輛,在中國超過370萬。豐田推進的本地化,是基于豐田“Best in Town”的理念,通過打造更好的產品,來實現中國豐田事業再次進階。
豐田的本地化包含了5個維度,即更中國的管理體制、更中國的事業布局、更中國的研發體系、更中國的產品和更中國的供應鏈/銷售體系。
其三,豐田立足全球推進真正的中國本地化,其中最核心的,是讓更懂中國消費者的中國豐田人坐在能夠決策拍板的位置,推動智電時代的中國事業發展,將成果向全球反哺輸出。
“如果把當初bZ4X稱1.0時代,現在應把鉑智3X,包括bZ Crossover和以后推出的鉑智7等,稱作2.0時代。未來,希望把中國本地化研發和最先進技術反哺到全球,那將是bZ的3.0時代。”李暉說。
話語權在中國
“新一代卡羅拉是提供給中國的汽車。那么就在中國,以最了解中國的本地員工為中心,開展本地研發吧。”在探討新一代卡羅拉方向性時,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如此表示。
今年2月底,豐田執行董事在探討新一代賽那、漢蘭達、凱美瑞、RAV4等K平臺產品陣容時,社長佐藤恒治非常支持本地研發,表示“中國市場變化迅速,因此不能受全球車型影響,我們需要同中國伙伴一起,在中國制造更好的汽車”。
從豐田章男到佐藤恒治,豐田高層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體現在每一次戰略決斷的充分授權與資源傾斜中。
為深化中國本地化研發,豐田制定了三大戰略,其中更為本質的是體制和人。
首先導入中國ONE R&D體制。將原本分散的中國R&D統合,并積極采用中國工程師,強化資源。
其次,在中國導入Regional-Chief Engineer(RCE)體制。采用最了解中國的中國人擔任研發責任人,以責任人為中心制造汽車,打造有市場競爭力的充滿魅力的汽車,不僅是全新換代車型,還包括已上市銷售車型的改款。豐田將大刀闊斧地把這些產品投入市場。
在當天活動中,現場有4位中國首席工程師公開亮相,豐田將以他們為核心,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專屬車型。
最后,強化與中國合作伙伴及本地供應商的合作。進一步強化與一汽、廣汽、比亞迪等伙伴的合作,落實構造改革,以增強商品力、加快研發速度。
豐田也將與重要供應商調整采購方針,加大共同研發的力度,制造采用了世界最前端技術的產品。
作為豐田本土化戰略的核心支點,常熟IEM研發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走過15年歷程。
2013年,豐田章男視察這里時留下期許:“中國的路,要由IEM的人才造出符合中國需求的車。”
2023年,隨著TMEC更名為“IEM by TOYOTA”,這里被賦予新使命——成為豐田“為中國市場定制移動出行解決方案”的創新引擎。
“中國在豐田向移動出行公司轉型中占據關鍵地位。”佐藤恒治曾表示。如今,這座全球最大研發基地的中國本土工程師占比超80%,形成從底層技術到整車集成的全棧研發能力,并將成果反哺全球市場。
2025豐田技術空間分為5個板塊,展現豐田本地研發的核心方向:
低碳“豐”采:聚焦電動化、混動、氫能源技術的本土化落地,推動全場景低碳出行;
移動平權:通過智能化技術(如無障礙出行解決方案),讓更多用戶享受移動自由;
【顏】究所:基于中國消費者審美趨勢,打造兼具設計感與功能性的本土化車型;
智在安全:為了實現交通事故零傷亡的目標,豐田致力于對安全的追求以及對安全技術的開發。
燃情駕趣:針對中國市場對駕駛體驗的差異化需求,優化動力調校與操控性能。
在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市場上,“南北豐田”及雷克薩斯在中國本土化賦能下強勢突圍,于合資板塊中脫穎而出。
數據顯示,一汽豐田3月銷售新車7.1025萬輛,同比大幅增長22.3%,是為數不多保持正增長的合資車企之一。今年一季度,其銷售新車17.2461萬輛,同比增長9.6%,增長步伐穩健,為全年發展奠定基礎。
廣汽豐田同樣出色,3月銷量為6.6066萬輛,同比增長19.3%;第一季度銷量為17.1萬輛,實現同比正增長。當月上市的鉑智3X,市場反響熱烈。
作為豐田旗下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在進口車市場獨占鰲頭。據易車榜2025年第一季度進口車銷量Top20榜單顯示,豐田是最大贏家。雷克薩斯ES為進口車銷冠,一季度在華銷售2.5166萬輛,是榜單中唯一銷量破萬的車型。
此外,豐田旗下還有5款車型上榜,數量與奔馳并列第一。
從研發體系革新到人才結構重塑,從技術合作模式升級到產品矩陣重構,豐田的中國本地化戰略正從適應市場邁向定義市場。
這種以本土智慧驅動全球創新的路徑,重新詮釋了合資車企的生存邏輯,顯示了豐田的轉型決心——讓“中國研發”成為增長新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