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在山西朔州舉辦“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生態綜合體研討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理事長唐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理事、國際生命奇觀科技集團創始人胡志遠,朔州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全國人大代表、朔州市晟源農民合作社理事長胡占軍及有關農業專家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企業家,以及《人民日報》、《農民日報》記者共20余人參加了會議。
林下經濟的新思路
三產融合的新模式
研討會之前,參會人員實地考察了朔州市經濟開發區、采礦塌陷撂荒地和生態林地。研討會上,大家圍繞如何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將林下經濟和中藥材種植業相結合、如何依托中藥材種植打造健康產業集群等,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與會人員高度認同胡占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提議。胡占軍提議,要因地制宜,把朔州采礦塌陷區撂荒地和大面積生態林地復耕利用,同時加大力度發展林下經濟,將中藥材種植與林下經濟和農業科技創新相結合,打造林藥、林菌等林下經濟新模式。
胡占軍作為理事長的朔州市晟源農民合作社擬聯合河北安國中草藥總商會、生命奇觀科技集團,在朔州采礦塌陷區撂荒地和生態林地打造高品質中藥材種植基地,同時發展中藥材加工業,引入和鏈接大健康產業板塊,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實現農村三產融合。
綠色轉型的新路徑
農民增收的新渠道
與會人員認為,朔州的采礦塌陷撂荒地和生態林地資源十分豐富,適合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大家圍繞如何推動“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生態綜合體高質量發展達成了如下共識。
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要選對主攻方向
首先,要將朔州建設為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建設好“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生態綜合體,打造以中藥材種植、加工為主導的健康產業集群。
其次,要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切實可行地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樹立新觀念、打開新思路、實施新舉措,促進林下經濟的產業化和生態化。
最后,在保耕地、保面積、保產量的同時,還要積極利用荒山、荒地、采礦塌陷地、林地,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治理,在治理的同時發展多元經濟。
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要多措并舉
要把小品種做成大產業,同時要打造全產業鏈,確保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要以黨建為引領,建立健全林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要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通過三定來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
要聚焦生態修復,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旅游、林產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經濟新業態,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三、在朔州重點推進黃芪的種植
朔州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優良的康養資源和綠色的生態資源。朔州適宜黃芪種植,要挖掘黃芪文化內涵,塑造黃芪的藥食同源品牌,推進藥、文、旅、康一體化。同時,既要立足國內需求,又要走向國際市場。
要搞好產銷對接,打造百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利用天然的生長環境和在藥材種植過程中不加肥料、不加營養素的先進技術,確保中藥材的高品質,并實現從傳統種植到現代種植的跨越。
要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多產融合思路,因地制宜,對朔州現存的大面積采礦塌陷撂荒地進行生態修復和產業賦能,植樹造林,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以黃芪為主的中藥材,培育黃芪特色產業鏈,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同時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鄉村振興的新華章
綜合體項目將規劃百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帶動百萬農民致富增收,創造百億級經濟效益,努力實現“三百”目標。項目圍繞中藥材種植加工打造林下經濟新模式,將大大促進鄉村特色產業鏈延鏈增效,推動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
綜合體項目將依托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把土壤的微生態、種子、育苗,以及各種健康產品都通過數字化技術來精確溯源。項目不僅能種植出高品質和高標準的中藥材,同時也將培養出更多的中藥材種植專業戶和農民專家,并輻射到全國各個地區,推動各地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建議,社會各界要共同推動朔州中藥材基地建設,盡快開展種苗繁育、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品牌培育,盡快投產達效,讓朔州的林下經濟插上科技的翅膀,譜寫鄉村振興新華章。 (梅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