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淘寶方面證實,為平衡實現商家權益保護與消費者體驗提升,后續平臺將不主動介入消費者在已收到貨后的不退貨退款售后申請,由賣家先行與消費者協商處理。
同日,據《北京商報》報道,拼多多、淘寶、抖音、快手、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將全面取消“僅退款”,消費者收到貨后的退款不退貨申請,將由商家自主處理。不過,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除淘寶之外,上述多個電商平臺尚未對外官方發聲。
事實上,去年以來,“僅退款”規則就因爭議不斷,多個電商平臺已經相繼對其進行了調整。隨著“僅退款”退潮,2025年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又走向了哪個方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59019236
“僅退款”退潮背后:一度激發商家與平臺對立情緒
就淘寶而言,從去年開始就在逐步取消“僅退款”。
去年7月,淘寶宣布將優化“僅退款”策略,依據新版體驗分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權,對優質店鋪減少或取消售后干預。據悉,策略上線后,對店鋪綜合體驗分≥4.8分的商家,平臺不會通過旺旺主動介入、支持收貨后的“僅退款”,而是鼓勵商家先跟消費者協商。
到了今年,據記者了解,淘寶以“扶優去劣”為核心戰略,對平臺運營邏輯進行深度重構與聚焦。
記者了解到,取消“僅退款”后,淘寶天貓將于同期上線新版店鋪評價體系“真實體驗分”,根據商品質量、物流速度、服務保障三方面,建立消費者體驗反饋機制,讓真實體驗分成為消費者未來重要的購物決策依據。
其他平臺也相繼推出過一些優化“僅退款”的措施。
去年11月,快手電商發布公告,原"退款不退貨"規則不再適用,快手"僅退款"需經商家同意。針對“快手電商廢除‘僅退款’規則”等相關消息,當時接近快手電商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快手并非廢除“僅退款”,只是針對此前發布的“退款不退貨服務”進行了規則和流程上的細化。而快手所指的“退款不退貨”,也和當下大家理解的消費者“在特定條件下可無需退貨僅退款”有所不同。被強調的是,基于業務發展的情況和變化,快手電商的售后規則一直在不斷細化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據“界面新聞”報道,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束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推動優化平臺經濟領域競爭生態,督促各大電商平臺整改“僅退款”和平臺補貼、價格收費等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讓競爭環境更健康。其中,針對社會集中反映的“僅退款”問題,約談主要電商平臺,就平臺利用“僅退款”規則擠壓商家生存空間、助長低質低價競爭風氣等問題,提出具體整改要求,落實平臺企業主體責任。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崔麗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僅退款”的出發點是維護消費者的絕對權益,但在策略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相應的漏洞,最終在被有心人利用之后,產生了相反效果。
“國內現在對消費者誠信沒有明確的說法,只能通過道德的層面進行約束,導致了不平衡(的出現)。”崔麗麗表示,就目前中國電商市場的市場情況,除了明顯帶有欺詐目的的不良商家,其他商家對平臺規則的遵守情況相對良好,是時候考慮政策的與時俱進了。
她也表示,在相對成熟的市場環境下,如若要推出新規,還是要平衡各方的實施環境、條件,考慮到不同群體用戶可能出現的反應,從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推出相應政策。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取消“僅退款”對電商行業是一個正向的影響。
在他看來,“僅退款”普及之后不僅沒有帶來對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反而因為商家擔心所有平臺開啟強制“僅退款”的霸權動作激發了商家與平臺的對立情緒,普通用戶也因為“僅退款”適用于全品類而可能產生了更多“羊毛黨”,“僅退款”在一定程度縱容了某些用戶占小便宜損害平臺損害商家的行為。
“取消‘僅退款’,對于無法再進行二次銷售的部分品類,如農產品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更多的是強化了商家與平臺的對等關系,減輕‘對立’。也讓普通用戶的購物更加理性,不會因為‘僅退款’而沖動購物,消除占商家便宜的不良購物心理和習慣。”莊帥說。
平臺治理進階,2025年電商競爭走向何方?
面對行業競爭,今年以來,各大電商平臺已經有了一些動作,加碼方向并不相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年初,淘寶天貓在服飾、美妝、運動戶外三大行業試點推出優質品牌限時返傭激勵。據了解,截至3月底,90%品牌達成雙位數高增長目標,接下來該政策將增頻擴圍,頻次提高為“全年多次”,并逐步向全行業拓展。
今年3月,在天貓超級品牌私享會上,天貓發布2025年經營策略:全力扶持優質品牌、原創品牌,激勵政策全面放開,做大品牌增長。
當時,天貓總裁家洛表示,今年將從商家激勵、新品扶持、品牌會員、品質直播、用戶增長等方面投入戰略級資源。
此外,記者獲悉,今年天貓將全面引用先進AI(人工智能)技術,給商家經營提效。目前,阿里媽媽大模型LMA-V2升級精準人貨匹配,AIGB-R1新增自動出價能力、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新增圖生短視頻能力。
與此同時,3月底,淘寶直播宣布,2025年全面加碼“品質直播”,新增110億元投入,目標是成交和用戶規模兩年翻番。此外,淘寶直播表態,直播會與貨架進一步融合。
京東則和美團玩起了跨界大戰。京東外賣自今年3月1日正式上線后,4月15日日單量已突破500萬單。近日,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參與外賣配送之后,請外賣騎手們吃火鍋,更加引發熱議。
美團不甘示弱,4月15日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定位“24小時陪伴消費者的新一代購物平臺”。在整個電商行業都掀起了巨浪。
不止外賣大戰,4月22日,京東大時尚針對新商家推出專屬扶持政策:新商家0元入駐、最高3%傭金。
而各平臺也在競速“商家爭奪戰”:抖音電商一季度補貼商家55億元,其中,3月份單月為商家減免傭金及成本就超過20億元;拼多多在4月初宣布將推出“千億扶持”惠商計劃,未來3年內擬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1000億元,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
在直播電商方面,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今年4月,直播電商監管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司長朱劍橋指出,直播電商涉及平臺經營者、直播間運營者等眾多主體,參與主體法律關系復雜,違法行為定性相對困難。加之,一些商家和主播急于追求流量變現,重營銷、輕品質,重成交、輕售后,虛假營銷、假冒偽劣等行為易發多發。
朱劍橋指出,市場監管部門將全力整治直播電商亂象,包括:完善直播電商監管制度,進一步明確平臺經營者等主體責任。強化直播帶貨商品溯源管理,如強化商家資質和商品信息審核把關,加強對問題商品的源頭追溯,加大直播帶貨產品質量專項抽查抽檢的頻次和力度等。
就各電商平臺當前的發展策略,莊帥對記者表示,京東正通過外賣提升平臺的用戶規模和活躍度,帶動電商和即時零售業務的協同發展。“淘天”加大AI投入力度,鞏固服飾的非標品類,通過AI繼續幫助商家和平臺降本增效,同時提升平臺新品首發數量,加大跨境電商的投入和拓展。他提到,“抖快”(抖音、快手)接受史上最強監管,增長壓力加大。
可以發現的是,當前各大電商平臺的動作方向更多在平臺端進行業務及技術拓展,隨著行業規則的不斷優化與完善,一度引發商家與平臺的對立情緒的“僅退款”也顯得越發不合時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