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癥原本多發于中老年人群,
然而就在上周,
廈門醫學院附屬海滄醫院眩暈門診
卻接診了三例學齡期兒童耳石癥患者,
其中年僅7歲的童童(化名)
連續數日飽受眩暈折磨,苦不堪言。
經廈門醫學院附屬海滄醫院眩暈門診專家、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文志診斷,童童的耳石癥與長期熬夜、情緒不佳等因素密切相關。醫生提醒,要警惕耳石癥低齡化現象,目前青少年群體出現耳石癥的情況較為普遍。
近期,7歲的童童連續多日出現起床時突發天旋地轉的眩暈癥狀,站立片刻后癥狀雖能緩解,但躺下后眩暈又會再次襲來。此后的幾天里,童童在低頭、下蹲或坐起時,都會出現眩暈癥狀,只好請假在家休息。
(圖片由豆包生成)
隨后,他在家人帶領下來到廈門醫學院附屬海滄醫院就診。李文志主任詳細問診后發現,童童因父母工作繁忙、經常加班或出差,平日主要由爺爺奶奶照顧。孩子時常背著家人熬夜玩平板至凌晨,長時間的睡眠不足導致身體極度疲勞,盡管無明顯器質性疾病,但由此造成的負面情緒和壓力卻不小。
缺乏睡眠、過度勞累及情緒焦慮等因素,都可能引發內耳微循環障礙,進而誘發耳石癥。目前,童童的眩暈癥狀已通過耳石復位法成功治愈。
什么是耳石癥?
耳石癥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
耳石癥最典型的癥狀為眩暈,這種眩暈感往往在體位改變(尤其頭部)時出現,且多數情況下僅持續幾秒到幾十秒,一般不會超過1分鐘。另外還有部分人會出現惡心、嘔吐,頭重腳輕、漂浮感、平衡不穩感以及振動幻視等。
耳石癥愛找上哪些人?
如何預防?
耳石癥與上呼吸道感染、年齡增大、耳迷路發生老化或退行性變有關,也與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導致內耳供血不足有關。
中老年人是主要發病人群,但如今,耳石癥已經悄悄“盯上”了年輕人,熬夜黨、低頭族等都是高發人群。
做好以下幾點有助于預防耳石脫落:
1、避免過度勞累: 過度疲勞可能會誘發耳石癥。
2、合理曬太陽: 補充維生素D 由于耳石內含碳酸鈣結晶,如發生骨質疏松,局部結構的變化會增加耳石脫落風險。多數人每天在陽光下曬20分鐘,兒童短些,老人控制在30分鐘內,即可滿足機體所需。
3、每天睡夠7-8小時:壓力大、睡眠不好等情況會引起耳石癥。盡量每晚睡夠7-8小時,減少熬夜。
4、積極控制相關疾病:比如梅尼埃病、突發性聾、中耳炎等,可能會導致內耳損傷,誘發耳石脫落。高血壓、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也可導致內耳血液循環不良,引起耳石脫落。
5、前庭康復訓練:耳石癥患者急性眩暈癥狀緩解后,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前庭康復訓練,對盡快恢復平衡能力有一定幫助。
醫生提醒
未成年人應重視耳石癥的預防,建議嚴格遵循“20-20-20”用眼法則:即每用眼20分鐘,應遠眺20英尺(約6米)外至少20秒。
同時,睡前2小時禁用電子設備,保障充足睡眠。每周進行至少3次跳繩或球類運動,有助于增強前庭功能。
此外,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情緒狀態,及時給予合適的情感回應、支持和幫助,避免孩子因缺乏自我協調能力而陷入惡性循環,影響身心健康。
微信改版了
現在刷到我們的科普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把健康廈門“星標3連”
來源:廈門醫學院附屬海滄醫院、央視新聞等
一審:梁睿
二審:戴川 游章友
三審:張從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