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印發《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公布2024年度科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的通知》,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 張素貞,榮膺 2024年度 “最美科技志愿者”。
與此同時,安徽省科協也公布了2024年度安徽省科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其中,來自安徽中醫藥大學的齊亞軍獲評“最美科技志愿者”;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蜀麓苑社區“0.8公里”共享科普志愿服務項目獲評“最美科技志愿服務項目”;蜀山區五里墩街道陳村路社區獲評“最美科技志愿服務點(社區或村)”。
全國最美科技志愿者
張素貞
現任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的張素貞身兼數職,不僅是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陽光科學社社長,還兼任安徽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協 “科普中國” 專家等,并領銜建立人造太陽新能源科學工作室。作為“百名博士進校園”項目公益科普講師、“播種計劃——追星就追科學家”項目特約科學家講師,張素貞在多所學校兼任科學副校長,積極投身于各類大型科普活動,從全國科普日到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她總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人造太陽”這一前沿科學知識深入淺出地講解給不同年齡段、不同知識背景的公眾,點燃大家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安徽省最美科技志愿者
齊亞軍
作為安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教師的齊亞軍,投身志愿服務近20年,堅持以“中醫中藥進基層”為主線,以社區、工地、學校、農村為陣地,充分發揮中醫針灸、推拿、拔罐、耳穴、藥膳、健身氣功養生等專業技能優勢,組織開展中醫特色療法義診、五禽戲和易筋經健身功法示范教學、義賣、獻血、支教等公益活動2000余次,服務時長6000余小時,受益群眾10余萬人次。他將醫者仁心融進血脈里,將“我為人人”的大愛融進了一根根銀針的針尖里,先后榮獲了全國“最美志愿者”、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安徽省十佳江淮志愿服務優秀典型等殊榮。
安徽省“最美科技志愿服務項目”
“0.8公里”共享科普志愿服務項目
由蜀麓苑社區發起的“0.8公里”共享科普志愿服務項目,立足居民“最后一公里”需求,充分整合轄區科技企業資源,年均開展活動62場,惠及2800余人次。項目以“三色科學文化圈”為核心,精準對接青、中、老全年齡段的不同需求,通過“未來發明家公益課堂”“社區創造之星鑒賞” 等系列活動,顯著提升了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同時,以親子互動形式帶動家長參與,不斷拓展面向中老年群體的科普服務課程。在人才培養方面,項目成功孵化科技志愿組織,吸引并培育了大量優秀科技志愿者。通過各方資源整合,以科技活動為紐帶,撬動多方力量協同參與,真正實現了將科學普及服務送到居民 “家門口”。
安徽省“最美科技志愿服務點(社區或村)”
蜀山區五里墩街道陳村路社區
五里墩街道陳村路社區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科技賦能為驅動,積極探索“科技+民生”創新服務模式,聯合多家單位組建“科技惠民聯盟”,借助“線上招募+線下動員”方式,吸引眾多志愿者踴躍注冊,構建良好的服務格局。社區創新推出 “銀齡數字課堂”“科創大講堂”“新蜂暖巢行動”“健康云守護”四大科技惠民項目,涵蓋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青少年科技競賽、新就業群體關愛、居民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全年開展各類科技志愿服務140余場,服務超2萬人次。此外,社區還通過黨建融合,成立科技志愿服務聯合黨支部,推動多項民生工程落地。
近年來,蜀山區科協積極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等工程,舉辦 全國科普日、弘揚科學家精神、科普研學游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組建了 415支科技志愿服務隊伍,推動科普活動品牌化、社會化和群眾化, 連續7年榮獲“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蜀山區將充分發揮平臺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凝聚全區廣大科技工作者進一步深化新時代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全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科普工作體系,營造濃厚的全域科普工作氛圍,為蜀山建設現代化中心一流城區貢獻更大力量。
來源 | 毛陳玨 李煒建 詹偉偉
審核 | 朱琛琛 責編 | 吳亞曉岳 編輯 | 張靜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 安徽新媒體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