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廈門市總工會“工助振興”勞模工匠服務團成員葉劍峰、許丁上、鐘俊杰等多位勞模工匠組成企業“幫幫團”,深入探訪翔安區翔振工貿公司,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生產用水、用電保障方面存在不確定性,如何降低種植風險?”“7-9月為閩南地區高溫時段,可種植品類相對較少,怎樣才能合理利用?”……“工助振興”勞模工匠服務團通過實地考察鐘宅村、西巖山、后山巖三大生產基地,系統梳理企業當前發展的技術需求,了解市場拓展瓶頸,幫助企業量身制定對策。
“工助振興”勞模工匠服務團商量對策。廈門市總工會供圖
“企業目前需要一套可持續性發展的‘產-供-銷’產業鏈路,學習農業生產新管理模式,引進新技術和新品種。”“工助振興”勞模工匠服務團團長葉劍峰說道。經服務團研究和多方協調,找到與其匹配的優質合作單位。在技術提升合作方面,導入生物、物理綜合防治技術,計劃開展3期技術培訓;將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協助建設標準化酵素生產車間。在拓展市場渠道方面,發揮服務團十余年農產品流通經驗,建立“基地直采+分級銷售”體系,共建質量追溯系統,完善產品分級標準。最后,幫助其選擇定制化供應高端餐飲機構,聯合申報“供廈食品”標識認證,開展“基地開放日”活動,更加直觀地展示產品,并與客戶建立信任關系。
此外,為了保障實施方案,“工助振興”勞模工匠服務團建立三方聯席會議機制,每季度召開會議,并組建技術專班,2名農技專家常駐指導,此外還設立專項服務檔案,包含進度跟蹤及效益評估。通過勞模工匠技術服務與企業的精準對接,預計在12個月內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成本降低15%-20%、市場渠道拓展3條以上、綜合收益提升30%……
為發揮勞模工匠的示范引領作用,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動企業賦能增效,2023年年底,廈門市總工會啟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已累計組織880人次勞模工匠,開展426次活動,幫助企業數888個,幫助解決技術問題778個,創造經濟效益或預期經濟效益5.37億元,幫助12528人次職工提升技能水平。(林依靜)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