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乒丟掉世界杯冠軍三天之后,難以承受壓力的劉國梁最終選擇主動辭職。
而他的接任者,正是劉國梁親自帶出來的王勵勤和馬龍。
雖說這已經不是劉國梁第一次被調職了,但和2017年不同,今天的輿論風氣早已不再像當年那樣無條件的支持他。
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讓劉國梁的口碑在短短幾年之間發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改變?
而這次劉國梁辭職,又是否代表著國乒要變天了呢?
1、一鳴驚人
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作為國乒目前最大的領導,不少人都覺得劉國梁應該要為國乒之前的慘敗負責。
的確,國乒在世界杯上的失利,劉國梁本人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說他是一個“無能之將”就有些過于夸張了。
在劉國梁還只是一個普通運動員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國際賽場上展現了自己驚人的實力。
九十年代,中國男乒還并沒有形成人們記憶中制霸全球乒壇的局面。
且不說以瓦爾德內爾為首的瑞典隊多次戰勝中國隊,甚至在大賽中打出了5:0的成績,單說隔壁的韓國隊就是中國隊當時的一大競爭對手。
但是劉國梁的出現卻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1992年,劉國梁靠著直拍橫打這一招式,一舉擊敗了瓦爾德內爾,打破了中國隊“逢瓦不勝”的詛咒。
接下來幾年,劉國梁也是越戰越勇,成為繼瓦爾德內爾之后,全球第二個、中國第一個乒乓球大滿貫選手。
站在榮譽的巔峰,爭議也隨之而來。
在1999年的奧地利公開賽前,國際乒協告訴劉國梁,他的尿檢不合格,懷疑使用了禁藥,這段時間劉國梁承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心理壓力。
雖然后來檢測結果證明了劉國梁是清白的,但依然極大地影響了劉國梁的發揮。
在第四十五屆世乒賽上,劉國梁再戰瓦爾德內爾遺憾落敗,讓劉國梁的精神壓力驟增。
加之國際乒聯的新規定禁止了劉國梁擅長的遮擋式發球、將小球改為大球、21球改為11球,劉國梁難以適應新的環境,最終無奈宣布退役。
2、執教生涯
雖然選擇了退役,但劉國梁卻并沒有離開國家隊,而是作為男隊主教練,繼續培養乒乓球人才。
這時候的中國乒乒已經幾乎站在了世界的頂峰,所以劉國梁在雅典奧運會上也是定下了“保一爭二”的目標,希望國乒能夠包攬獎牌。
但可惜的是,國乒最后的成績并不理想,男單決賽上,王皓惜敗柳承敏。
劉國梁賽后也承認,是因為自己低估了對手,所以才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有了這次經驗教訓,劉國梁的確很快就調整了過來,接下來幾年中,二王一馬的陣容幾乎包攬了世界的各大獎項。
一場比賽中同時升起三面中國國旗的奇觀,也在劉國梁的帶領下不斷上演。
雖然成績斐然,可是對于乒乓球運動來說,國乒面臨的問題還非常多。
因為乒乓球當時在國際上的關注度并不高,再加上中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很多外國的體育工作者甚至直接建議將乒乓球從奧運會中移除。
不僅是國外,乒乓球當時在國內的處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雖然說大街小巷都是乒乓球臺,打乒乓球的人很多,可是國內專業的乒乓球聯賽卻是少得可憐。
很多國家級的比賽根本找不到觀眾去看,主辦方甚至還要倒貼門票和飯錢才能吸引觀眾來看比賽。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國家體育總局的蔡振華就提出了“養狼計劃”和推動乒乓球商業化的構想。
這兩個想法現在看來無疑是正確的,畢竟一家獨大的比賽肯定沒有百家爭鳴的比賽有意思,而商業化也是讓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但從劉國梁后來的表現來看,他對于養狼計劃可能并不是多么地重視。
或許是年輕時的失利,讓他格外注重鞏固中國乒乓世界第一的位置,所以他并不是很想要培養一批批的勁敵出來。
而對于商業化這件事,劉國梁也是走出了一條頗為獨特的道路。
3、造星運動
劉國梁的輝煌和他的商業化理念是分不開的。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在劉國梁身上有著非常濃厚的“舉國體制”烙印,這在他的采訪中也多有體現。
他希望自己手下的運動員牢記自己是被國家培養的,要有為國爭光的信念感。
可是參照足球和籃球的商業化,又都需要俱樂部和市場的參與。
劉國梁一方面想要讓乒乓球比賽賺錢,另一方面又想要保證隊伍的“純潔性”。
于是乎,他就開啟了自己自上而下的商業化之路。
他并沒有搞聯賽,也沒有放棄原先的管理模式,而是自上而下地造星。
這里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張繼科。
在之前很多人都詬病張繼科在大滿貫后頻頻參加綜藝節目,有損運動員形象。
但其實參加綜藝節目未必就是張繼科本人的意愿,張繼科去參加綜藝活動是劉國梁“明確授意”的。
劉國梁希望的是讓自己手下已經成熟的體育明星去跨界娛樂圈,以此來打造一個跨界巨星形象。
而且張繼科看似參加了那么多的綜藝節目,可是他的酬勞絕大多數都在乒羽協會手里,到他本人手里的只有15%左右。
劉國梁的確是靠著搞商業化賺到了錢,但他的商業化,或許已經和蔡振華的本意相去甚遠了。
蔡振華搞商業化的本意或許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乒乓球運動中來,從而提高乒乓球運動的關注度。
但是劉國梁在節目中卻一再強調,人們是為了看張繼科才來看比賽的。
現在看來,與其說劉國梁是在做乒乓球的商業化,倒不如說,他是在搞乒乓球運動員的明星化。
4、飯圈惡果
巴黎奧運會上的飯圈事件曾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但真要深究飯圈化的本質,還必須從劉國梁身上聊起。
劉國梁的明星跨界計劃,雖然也起到了讓體育明星有大量粉絲的效果,可是和歐美足球籃球巨星的粉絲多數是該運動的愛好者不同。
國內乒乓球巨星的粉絲,和乒乓球運動的粉絲重疊度是相當低的。
毫不夸張地說,很多所謂的球迷只是記住了幾個自己喜歡的運動員名字,連最基本的規則可能都不清楚。
這也是為什么在關注度更高的奧運會上,孫穎莎輸給同為中國隊的陳夢會遭致網友的惡意拉踩,甚至有人對冠軍陳夢作出了侮辱性手勢。
但是在普通人不太關注,觀眾群體更偏向資深球迷的乒乓球世界杯上。
就算是最后的結果是中國隊輸給了巴西隊的雨果,但也有很多中國球迷認可雨果的實力,為雨果道喜。
這是因為每一個真正喜歡乒乓球運動的人都知道,我們崇拜的不是某一個運動員,而是在這項運動中展示出的體育精神。
可對于飯圈粉絲來說,他們不在乎體育精神的延續,只想要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拿獎而已。
5、黯然離場
劉國梁現在的壓力不只來源于國家隊在世界杯輸球,他在WTT里面的一些政策也引起了很多運動員的不滿。
為了讓WTT這個商業化的賽事能夠吸引更多的運動員參賽,提高賽事的可觀賞性。
劉國梁針對國際排名的積分規則以及賽事準入規則作出了不少調整。
不少運動員即便不想打比賽,可為了獲得積分也必須參賽。
這一決定對很多的運動員都造成了影響,為了抵制這一決定,樊振東和陳夢就在同一天宣布退出世界排名。
雖然劉國梁后來表示WTT的一些規則的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自己也會考慮如何修改。
但是在國際上,很多運動員卻并沒有給WTT這個整改的機會。
在劉國梁辭職前不久,以世界杯冠軍雨果和曾在奧運會上戰勝王楚欽的莫雷加德為代表的國際乒乓球運動員聯合會成立了。
在成立第一天,聯合會就發布了四大核心內容,每一條基本都是針對WTT的不合理規則而誕生的。
如今的劉國梁面對的遠不只是比賽失利的內憂,而是自己口碑崩塌所導致的外患。
事到如今,劉國梁選擇自己離開,也算是保住了自己最后的體面。
結語
劉國梁在網絡上的形象完全可以用“毀譽參半”來形容。
只要提起這個名字,下方的評論就是有人夸有人罵。
但無論如何評價劉國梁,不容否認的是,他曾帶領國乒創下了一個難以復制的成績。
而也正是他本人種下了飯圈化和過度商業化的種子,讓乒乓球圈變成了今天這副模樣。
劉國梁讓乒乓球從一項鮮有觀眾的“小眾運動”,變成了一個每年可以創造近4億元經濟收益的熱門運動。
但卻并沒有讓乒乓球這項運動真正地再上一個臺階,只留下了一連串的獎項和數據。
正所謂是非功過都要留給后人評說,等到下一屆奧運會結束的時候,或許我們就能知道,劉國梁的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了。
部分信息來源:
環球時報|劉國梁主動提出辭職,國家體育總局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