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F20250112
家庭親子???/p>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 1003 篇文章
在數字時代,養育子女變成了一件充滿未知的事情。
社交媒體的普及、頻繁的即時互動以及表現壓力,使得培養孩子的情感健康變得更加復雜。
雖然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但一些現代化的處事習慣可能會適得其反,而父母對此卻渾然不覺。
請看看以下兩個場景:
小艾,今年12歲了,她熱愛藝術。于是,母親經常在小X書上分享她的畫作,希望借此展示她的才華。
但小艾已經漸漸開始不去畫速寫了。
她想知道:
“要是畫得不夠好,發布出去會怎樣?”
小艾的創造力已經與外界的認可(陌生人的贊美和評論)“綁定”在了一起。
再比如,小林今年15歲了,他在一次家庭聚餐中,無意中聽到父親吹噓自己的堂弟是優等生。
“你為什么不能更像森森那樣呢?”
父親開玩笑地說,卻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種比較會刺痛他的兒子。
小林聽到這里,覺得自己不夠格,認為自己永遠無法達到父親的標準。
這些情景看似無害,但它們凸顯出在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中,一些不易察覺的行為會如何削弱孩子的信心。
為此,我們總結提煉出以下三個需要注意的常見陷阱以及應對它們的小竅門:
在社交媒體上過度分享
父母發布關于孩子的帖子往往是出于好意,但過度分享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孩子們可能會感到暴露于外界、尷尬不自在,或是迫于壓力去達到自己所感受到的期待。
洞察:
過度分享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價值與外界的認可“綁定”在一起。
如果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就被公之于眾,那么他可能將成功等同于外界的認可,從而忽略了自身內在的動機。
建議:
在發布內容之前,請征求孩子的同意。
尊重他們的邊界,并考慮他們對公開內容的感受。
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敘事權,而不是被互聯網左右。
比較陷阱
將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即使出發點是好的,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或不值得。
像“看看你同學鋼琴彈得多好”這樣的評論,看似是鼓勵,但往往適得其反。
洞見:
請記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與他人比較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有可能導致他們放棄自己曾經喜歡做的事。
建議:
贊美你孩子的獨特優勢。
與其進行比較,不如關注他們的進步,肯定他們的努力和成就,無論這些成績多么微小。
用技術代替人與人的真實連接
在家里,父母很容易靠電子屏幕來打發孩子的時間或一心多用。
然而,過度使用屏幕(無論是你還是孩子)會讓孩子感到被忽視和被低估。
洞見:
當孩子覺得自己因為電子屏幕而被忽略時,他們可能會內化一種觀念:
自己不如電子設備重要。
即使是短暫而有意義的互動,例如五分鐘的全身心關注,也會大大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
建議:
創造無電子設備干擾的一片空間或一段時間,例如家庭聚餐或睡前時間。
用這些時間與你的孩子建立連接,讓他們知道你在全身心地關注他們。
最后的思考:
數字時代的育兒充滿挑戰,但同時也為培養孩子的韌性和和自我價值感提供了機會。
通過關注你在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如何影響孩子的自尊,你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持久的自信。
請記住,你的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
他們需要的是能看到他們的本來的樣子,然后無條件地愛他們的父母。
End
作者 |杰弗里·伯恩斯坦(Jeffrey Bernstein)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家,著有《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不打、不罵、不動氣的溫暖教養術》等七本書。
翻譯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侯Q(220)
校對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曉雯
編輯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葉承露
聯系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