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探索出一條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下簡稱“分區管控”)重構發展邏輯的創新之路。通過建立覆蓋全域的分區管控體系,廣東省推動國土空間開發從“規模擴張”轉向“精明增長”,從“產業同質”轉向“功能協同”,創造出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共生共榮的廣東樣本。
以分區管控重構發展邏輯的戰略支點
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省以占全國不到1.9%的國土面積承載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然而,經過多年高速增長,廣東省面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產業結構亟待優化等挑戰。
分區管控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一項環境管理制度。廣東省于2018年啟動分區管控工作,目前,全省劃定陸域環境管控單元1903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564個,并逐一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方平波表示,分區管控推動精準科學施策,有效引導產業布局優化。通過分區管控,廣東省推動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深度融合,加快珠三角地區產業高端化發展。引導鋼鐵、石化、燃煤燃油火電等重點行業項目在環境容量大的區域選址布局,還引導各地園區科學規劃、優化環境基礎設施,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和集中治污。
分區管控從源頭促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例如,推動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時,分區管控將生態環境管理的相關要求前置,對某一個特定區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進行明確,實現生態環境準入關口前移,變被動應對為主動管理,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
近日,廣東省又印發了《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系統謀劃分區管控工作路線圖,突出廣東特色、因地制宜實化細化實施應用要求,推動發揮分區管控作用,為美麗廣東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環“兩山”經濟帶的生態轉化實踐
廣東省惠州市依山伴湖,擁江抱海,羅浮山與南昆山巍峨聳立,令人心馳神往。
2024年9月,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的意見》,將環“兩山”引領區作為惠州市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實施的有力牽引。
惠州市將分區管控作為環“兩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標尺,在產業布局謀劃階段充分銜接分區管控成果,通過匹配項目規劃范圍與生態環境各要素管控要求的相符性,及時優化各類項目規劃范圍,提前預判并破解環境制約因素,為環“兩山”引領區建設按下“加速器”。
從濟廣高速公路羅浮山收費站出口驅車前行,嶄新的旅游公路蜿蜒伸展,沿線花草綠植相互映襯。為深度挖掘南昆山、羅浮山的旅游魅力,惠州市著力打造一條蜿蜒于羅浮山與南昆山之間的絕美旅游通途,讓游客在行旅途中盡享山水之韻。項目建成后,將與龍門縣段相接,共同形成“8字形”的環“兩山”旅游公路,為環“兩山”引領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項目部分工程位于羅浮山保護區,生態環境部門提前介入,從分區管控的角度指導項目在設計環節就避繞敏感區域,為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奠定良好基礎。項目全面建成后,將環“兩山”各大風景區、度假區及美麗鄉村緊密相連,惠及沿線鄉鎮與經濟節點,帶動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將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五金產業集群的綠色革命
低矮的鋅鐵棚廠房,變成了高端現代化廠房;散亂無序的排污管網,如今變得整齊劃一規范有序;低端落后的生產工序,被自動化數字化現代化設備所替代……新建的中山市小欖鎮綠金灣高端環保共性產業園,主要面向表面處理行業,從源頭上破解傳統“散亂污”企業“生產低效率、成本高支出、環境高污染”的困局,促進小欖鎮表面處理行業聚集式發展及綠色升級。
五金表面處理行業是小欖鎮重要配套產業。然而,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資源約束、環境污染等問題日漸突出。小欖鎮以現有五金表面處理聚集區及周邊地塊為規劃建設范圍,按“一核、兩片、三引擎”的發展策略重新部署產業布局,以土地整合、技術革新、集中治污為手段,推動現有表面處理行業轉型升級、提升聚集區土地利用率、全面推進綠色發展、確保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并驅,實現產業良性集聚及聚集區轉型升級的目標。
小欖鎮五金表面處理集聚區的變化,是中山市通過分區管控推動產業轉型和集聚發展的重要體現。中山市聚焦生態環境特征、環境承載力和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結合產業發展特點,實現差別準入,分類管控。據介紹,中山市先后于2023年、2024年實施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使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實現了從建立到完善,再到逐步見效的目標,對優化區域布局、調整產業結構、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治理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廣東省的實踐證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絕非限制發展的“緊箍咒”,而是打開高質量發展之門的“金鑰匙”。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明確的生態功能與經濟使命,每個產業集群都建立起與環境容量相匹配的發展模式,廣東省正為全國提供生態文明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樣本。
來源/中國環境報、廣東生態環境
編輯/ 陽江市生態環境宣教信息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