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臨近中午,位于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老高川鎮(zhèn)紅草溝村的鄰里食堂飄出陣陣飯香。65歲的李大爺與相熟的老伙計們圍坐在一起,吃著可口的飯菜?!耙活D飯才幾塊錢,菜品豐富、分量足,比自己在家做飯方便多了!”李大爺說。這個鄰里食堂以實惠的價格和貼心的服務,為當?shù)乩先藥砹吮憬菖c溫暖,已然成為大家心中實實在在的“暖心驛站”。
紅草溝村常住人口167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近四成,而且空巢老人居多,吃飯和生活起居成了老人們的一大難題。為此,老高川鎮(zhèn)在該村黨群服務中心成立了鄰里食堂,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務,并按照不同年齡段收取3元到5元不等的餐費。
紅草溝村鄰里食堂實行“政府補貼+個人自付”模式,既能保障運營可持續(xù),又能讓老人吃得實惠。在就餐之余,老人們還能一起聊天、下棋,曾經(jīng)冷清的村落重拾煙火氣?!敖窈?,我們將在飯菜的花樣、質量以及用餐服務上下功夫,把鄰里食堂辦成老年人的溫馨港灣?!奔t草溝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斌說。
午餐時間是熱氣騰騰的食堂,下午變身棋牌室、閱讀角,晚間成為政策宣講臺……為提升黨群服務中心使用效能,老高川鎮(zhèn)老高川村黨群服務中心采用多元化服務模式,在同一空間部署不同的場景內容,以滿足多群體、多時段的多種需求。
村民呂文清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每天在鄰里食堂吃完飯后,便和老朋友們一起下棋、打撲克,共度幸福晚年時光?!叭筒恢貥?,吃完飯還能和老伙伴們打打牌,比在家里待著有意思多了。”呂文清說。這種“食堂+社交+服務”的復合模式,通過空間功能動態(tài)轉換,讓黨群陣地從“單一辦事點”升級為“生活共同體”。
為靈活多樣解決農村老年人用餐服務需求,近年來,府谷縣老高川鎮(zhèn)按照“政府引領、社會參與、慈善服務”的模式,打造了1個區(qū)域養(yǎng)老服務中心、2個幸福院、2個鄰里食堂,不僅滿足了農村老人就近就餐的需求,而且為孤寡老人提供了豐富的社交空間。
“未來的鄰里食堂,不僅是吃飯的地方,更是基層治理的微陣地?!备瓤h老高川鎮(zhèn)黨委委員王丹說。下一步,老高川鎮(zhèn)將持續(xù)加大對養(yǎng)老服務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擴大助餐服務覆蓋面,積極探索建立“食堂+”模式,在解決農村老人助餐服務剛性需求的同時,變餐桌為書桌、茶桌、棋牌桌、問題搜集桌和基層治理問題化解桌,讓助餐點成為服務群眾的“暖心工程”。(張占林 段文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