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削減Cybertruck的生產線員工并下調生產目標,這是特斯拉的不祥之兆。
特斯拉近日宣布削減Cybertruck生產線員工、下調產量目標,這絕不僅是一次生產調整,而是一種警示——一家曾引領時代浪潮的公司,正悄然步入戰略失衡的危險臨界點。
Cybertruck,本應是特斯拉沖擊高端皮卡市場、重塑電動車定義的尖刀產品,如今卻在銷量腰斬、頻繁召回、投資者信心潰散的重壓下,淪為公司體系內的“問題孩子”。Cox Automotive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個月Cybertruck銷量銳減至6,406輛,較上季度幾乎腰斬。這不僅暴露產品本身的設計瑕疵和市場定位誤判,更折射出特斯拉整體戰略的迷失。
過去,馬斯克之所以能屢屢打破常規,是因為他洞察到了技術、資本與文化的交匯點。而今天,隨著他分心于政府事務、DOGE任職、X平臺,以及星艦計劃,特斯拉喪失了那種孤注一擲、敢于“在別人還在懷疑時就已行動”的靈魂。Cybertruck的失敗,正是管理分散、戰略漂移的縮影。
更危險的是,特斯拉對困境的應對邏輯,似乎正變得和傳統車企無異。高價車型滯銷,便倉促推出閹割版低價車以試圖刺激銷量;高端車型失寵,便祭出終身免費充電權利作為誘餌。但一切促銷本質上都無法掩蓋核心問題:產品力不強,品牌敘事失焦,消費者對特斯拉的期待正悄然轉變。Cybertruck發布之初憑借科幻外形與電動皮卡身份收割了足夠關注,但在量產后,真正掏腰包買單的人發現,炫酷設計無法抵消產品缺陷和溢價定價的現實。
事實上,Cybertruck銷量低迷與連續召回,已開始動搖華爾街對特斯拉中長期成長性的信心。未來基金執行合伙人加里·布萊克預計,2025財年Cybertruck交付量將從2024年的3.7萬輛下滑至2萬輛。若這一趨勢延續,特斯拉將在未來一年陷入“新品失利+銷量承壓+投資者預期調降”的惡性循環。
更值得警惕的是,Cybertruck困局不僅是一次產品失誤,而可能預示著電動車市場生態的微妙拐點。隨著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賽道集體提速,純電皮卡市場從藍海變成紅海,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炫技式創新”不再買賬,轉而關注價格、穩定性與實用價值。而特斯拉此刻顯然尚未適應這種趨勢。其押寶Cybertruck的“未來感”,反而被現實需求無情打臉。
馬斯克喜歡說,特斯拉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單純車企。但科技公司最忌路徑依賴與自我沉醉。眼下,Cybertruck的停滯、Model Y的增長瓶頸,以及FSD(完全自動駕駛)商業化遙遙無期,構成了特斯拉新的戰略壓力點。如果不能盡快重塑增長邏輯,特斯拉或將陷入類似蘋果喬布斯去世后那種“產品沒有爆點、品牌失去靈魂”的漫長消耗期。
特斯拉曾是改變游戲規則的顛覆者,如今卻被自己設定的規則所困。當停車場愈發空曠、生產線悄然裁員,這些表象背后,或許正是未來十年新能源車產業格局重構的前奏。
(作者王衍行系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前副秘書長、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本文轉自4月22日財富中文網,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