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經濟的舞臺,向來不缺跌宕起伏的 “大戲”,但特朗普政府掀起的中美貿易爭端,絕對算得上是近年來最具沖擊力的 “大劇” 之一。就在眾人都以為這場貿易戰會持續膠著、看不到盡頭的時候,最近卻突然傳出驚人消息 —— 特朗普似乎要 “鳴金收兵”,有風聲說這場沸沸揚揚的貿易 “鬧劇” 有望在一個月內結束!
特朗普(資料圖)
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衛星社網站報道,美國總統特使理查德·格雷內爾在福克斯新聞頻道節目中的一番話,透露了關鍵信息。他表示,特朗普深知與中國談判,對擺脫貿易對峙局面至關重要,還強調特朗普是“談判大師”,但談判的前提是對話。與此同時,特朗普本人也公開表達了對中美達成協議的信心,聲稱“我認為我們會與中國達成協議,我們會和所有人達成協議的。如果我們達不成協議,那我們就定個目標,然后就這么定了,這樣也挺好” 。白宮甚至已針對供應鏈問題展開研究,并討論成立工作組應對。
再看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的表態,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前夕,他表示不排除在會議期間與中國央行行長會面的可能性。這一系列動作,讓不少人猜測,中美貿易談判是否即將迎來破冰時刻?然而,仔細分析便會發現,事情或許沒那么簡單。貝森特的表態含糊不清,也未透露具體計劃,結合中方參會目的主要是開會這一事實,所謂的“破冰接觸”更像是美方的一廂情愿。
特朗普之所以急于尋求與中國談判,背后是美國國內嚴峻的形勢。美國股市市值蒸發逾4萬億美元,科技巨頭蘋果、微軟等企業股票持續下跌,市值大幅縮水,眾多股東憂心忡忡。國內物價不斷上漲,通貨膨脹指數一路飆升,民眾生活成本劇增,對特朗普政府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就連美聯儲和政府高層,也開始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表示質疑。在多重壓力下,特朗普的支持率暴跌14個百分點,執政根基搖搖欲墜。美國農場主因失去中國市場,更是怨聲載道,這些都成了壓在特朗普身上的沉重負擔。
特朗普(資料圖)
此外,美債問題也讓特朗普焦頭爛額。如今美債規模將近37萬億美元,償還幾乎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僅今年的短期美債就足以讓他壓力爆棚。而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制造業回流計劃,也繞不開中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擁有完備的供應鏈體系,眾多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借助供應鏈優勢取得成功,中國在全球制造業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美國想要實現制造業回流,離開中國幾乎寸步難行。
這場貿易戰發展到現在,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貿易范疇,演變成國際政治層面的博弈。美國此前在高科技封鎖、臺灣問題、市場開放、技術轉讓等方面大做文章,試圖將這些作為談判籌碼,卻沒想到這些領域如今都成為中國反制的突破口。當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超越美國本土,當東盟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當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不斷發展直逼SWIFT,這些變化都彰顯出中國在貿易領域的韌性和實力,也讓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地位。曾經那個靠美元霸權就能肆意妄為的時代,正逐漸遠去。
特朗普(資料圖)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戰中的種種表現,讓中國政府對其信任大打折扣。美國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讓中國深知不能輕易相信其談判誠意。在中國長期的戰略布局下,已與東南亞等國家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即便失去美國市場,短期內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也在可控范圍內。所以,這次中國并沒有急于坐到談判桌前。
特朗普雖然釋放出想要談判的信號,但一個月內結束這場貿易“鬧劇”的說法,目前看來還只是一種猜測。美國內部的壓力迫使特朗普尋求改變,但中國在這場貿易博弈中始終保持著清醒和堅定,不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未來中美貿易關系究竟走向何方,是真的握手言和,還是會有新的變數,全球都在拭目以待,而這背后所反映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革,更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