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今年讀書日的主題是“閱讀通往未來的橋梁”,旨在強調閱讀作為連接個體與未來發展的紐帶作用,倡導通過閱讀開拓視野、傳遞智慧,為人類共建更美好的明天。
2025年北京書市,一位讀者正在挑選書籍。中國網記者 楊俊康 攝
閱讀,是心靈的滋潤,是智慧的源泉。正如古人所言:“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怎比讀書香”。通過閱讀經典著作、文學作品等,公眾不僅獲取豐富的知識,提升自身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同時,閱讀更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有效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為營造書香社會,讓全民閱讀作為生活方式融入當代社會指明了行動方向。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進入AI時代,閱讀的形式不斷更新。但讀書依舊是我們收獲知識、豐富經驗、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為文化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所以要持續深入推進全民閱讀,不斷增強公眾的閱讀意識,讓閱讀成為個人習慣,成為社會共識,讓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閱讀。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連續12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印發;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近日,《全民閱讀促進條例》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全民閱讀法治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近年來,全民閱讀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全國各地持續推進城市書房,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并依托公共圖書館、城市書房、民營書店等陣地,開展理論宣講、社科普及、文化講座等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豐富公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讓書籍觸手可及,讓文化惠民近在咫尺。
在書香社會建設不斷推進中,全民閱讀的氛圍日漸濃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從2012年到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綜合閱讀率從76.3%上升至81.9%,提高了5.6個百分點。
讀書、讀好書。對個人而言,讀書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方式。對社會發展而言,提升全民閱讀的水平,是提升民族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建設書香社會、書香中國,隨著全民閱讀的服務網越織越密,讓讀書氛圍由沿海地區向內地城市、偏遠山區擴展延伸,惠及更多基層人民群眾,讓閱讀真正融入公眾的生活中去。
建設書香社會,需要全社會都參與進來,讓閱讀從一個節日的主題轉變為全社會的生活方式,讓書香氛圍越來越濃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