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安培電流、1.5兆瓦功率、20度/分鐘"——日前,華為在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扔下一枚“技術核彈”。
01
重新定義電動時代的"能量密度"
日前,華為在“智能電動與充電網絡戰略發布會”上推出劃時代的兆瓦級超充產品,以最大電流2400安、功率1.5兆瓦的強悍性能,實現每分鐘充電20度,僅需15分鐘即可為搭載300度電池的電動重卡充滿電。
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將充電效率提升近十倍,更標志著新能源汽車補能正式邁入“分鐘級”時代,為物流運輸、城市交通等領域帶來顛覆性變革。
華為兆瓦超充的核心優勢在于其超高電流與功率密度。
傳統重卡充電需數小時,而華為通過突破性設計,將充電功率提升至1.5兆瓦,電流高達2400安,同時通過全液冷散熱技術和多重安全防護,解決了大電流帶來的發熱與安全隱患。充電樁內部采用液冷電纜,可在高溫環境下穩定運行,設備壽命長達10年以上。
此外,華為通過電池管理系統(BMS)與充電樁的協同優化,實現從電網到電池的高效能量傳輸,系統損耗降低30%。
這一技術不僅適用于重卡,未來還可擴展至乘用車領域。華為的“巨鯨”800V高壓平臺已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為私家車用戶提供“加油式”補能體驗。
02
兆瓦級充電
新能源汽車“秒充”時代的鑰匙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激增,充電效率與補能體驗逐漸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瓶頸。在此背景下,兆瓦級充電技術以其“秒級補能”的突破性表現,被視為改寫行業規則的核心力量。
兆瓦級充電(1MW及以上功率)的核心在于高壓架構、液冷散熱與電池技術的協同創新。
單從技術路線看,以比亞迪為例,其超級e平臺通過“全域千伏高壓架構”(電池、電機、電源等均支持1000V電壓),結合仿生蜂窩結構電池與1500V碳化硅功率芯片,將充電倍率提升至10C,實現“1秒補能2公里,5分鐘續航407公里”的峰值速度。
這一突破不僅依賴于電池內阻降低50%的技術優化,更需匹配全液冷充電樁(如比亞迪1360kW液冷終端系統)以應對超高電流下的散熱挑戰。
華為則通過2400A電流、1.5MW功率的充電樁產品,將重卡等商用車型的電動化補能時間壓縮至15分鐘,并計劃向“單槍3MW”目標推進。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使電動車補能效率首次比肩燃油車加油,徹底重構用戶出行習慣。
華為與比亞迪的兆瓦級充電技術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華為通過大電流適配商用車,比亞迪通過高電壓+高倍率電池服務乘用車。盡管兩者均面臨電網兼容性、成本與商業化模式等挑戰,但其技術突破將加速電動車普及,推動行業補能標準升級。
未來,商用車與乘用車市場的差異化需求或促使兆瓦級充電技術進一步細分,而頭部企業的競爭也將加速技術迭代與生態構建。
而2025年成為兆瓦級充電的“閃充元年”,主要得益于頭部企業的密集投入。
比亞迪計劃在全國建設4000座兆瓦閃充站,并開放雙槍充電與智能升壓技術,兼容現有500V/750V充電樁,推動超充網絡快速普及,華為則聚焦交通與能源融合,提出通過微電網技術應對電網沖擊,計劃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全面部署大功率充電設施。極氪科技則推出1.2MW全液冷充電樁,加速超快充技術商用化。
此外,特斯拉、小鵬等企業也在推進超充網絡擴張,而蔚來等換電陣營則面臨市場份額被壓縮的挑戰。數據顯示,若超充覆蓋率提升至80%,換電市場份額或從2024年的15%降至2030年的5%以下。
03
燃油車“護城河”崩塌
產業鏈重構
當充電時間縮短至5分鐘,燃油車在補能效率上的優勢蕩然無存。疊加電動車在性能(如比亞迪漢L的2秒級零百加速)和成本(電費僅為油費1/10)上的優勢,燃油車市場份額加速萎縮。
隨著兆瓦級充電的普及,長途出行補能時間從數十分鐘縮短至個位數,用戶焦慮降低80%以上,而電動車在補能效率、使用成本(每公里0.4元 vs 燃油車1元)上,將形成對燃油車的雙重碾壓。
除對燃油車的護城河造成沖擊外,電車當下的技術路線同樣會因兆瓦級充電的崛起而起爭議。
以換電模式為例,蔚來等品牌依賴的換電方案因高成本與低兼容性,在兆瓦級充電面前幾乎沒有太大競爭力,從而面臨用戶流失風險。同時,增程式技術也有被邊緣化的可能。
理想汽車等增程式路線因補能效率劣勢,銷量增速顯著放緩,與此同時,華為推出2400A全液冷兆瓦超充方案,寧德時代發布12C超充電池,產業鏈競爭從單一技術突破轉向生態體系構建。
04
點評
2025年或成“閃充元年”
兆瓦級充電技術的意義遠超技術本身,它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從“替代品”向“主導者”的躍遷。當充電效率不再成為桎梏,電動車將真正實現從“工具”到“生活方式”的進化。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