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依林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石善章搭建的1200平方米侗族木樓
4月23日清晨6點,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高培村下著小雨,石善章依然早早出了家門。他的目的地是30米外的新房施工現場,如果沒有其他事情打擾,他要在這里工作10個小時。76歲的他,是一棟1200平方米無釘侗族木樓的建造者。
近日,一條關于石善章的短視頻火了。視頻里,這位白髯長須的老人手持墨斗,站在木塊旁專注地彈線、測量,緩緩講述自己不畫圖紙、全憑記憶建造榫卯結構木樓的過程。這條視頻播放量達到破千萬次,老人被網友稱贊為“再世魯班”。
然而,外界的評價并沒有擾亂老人的生活步調,他依然每天10小時撲在施工現場,傾注心力完成這件送給家人的禮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非遺技藝的傳承。
石善章是如何開始造房子的,又為何要在76歲高齡建造這么一座龐大建筑?4月23日上午,記者采訪了石善章的兒子石懷忠。
01
自學成才
全村房子被燒 被迫成為掌墨師
石善章開始造房子,源于一場大火。
1949年,他出生于現在的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高培村,這是一個傳統侗寨,村民居住的多為侗族木樓。1974年,一場大火燒毀了整個寨子,村民急于給自己打造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然而,全村只有一位掌墨師(注:在民間,“掌墨師”即傳統修房造屋時全程主持建設的“總工程師”。),這讓重建變得非常緩慢。“看到這種情況,我爸就不得不逼著自己學習造房子。”石懷忠說。
△圖源:南國今報
20多歲的石善章,對侗族木構建筑的營造技藝并不精通。但是早年間為了討生活,他跟工匠當過學徒,會做木工、竹編,有靈巧的雙手和靈活的頭腦。白天,石善章在別人家蓋房子的現場觀察研究;夜晚,他就在腦子里“搭積木”。哪根梁該卡哪個槽,哪塊板該留多長的縫,全憑記憶和自己琢磨。
就這樣,他一邊做農活一邊幫別人建房子,從一個榫卯結構小木件到簡易草棚,再到全面掌握一座侗族木樓的建造技術,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把這門手藝學起來。
△親手建造木樓的石善章
02
腦中“搭積木”
無圖紙無鋼釘 全憑記憶建造200多座木樓
1988年前后,石善章感覺可以“出師”了,決定打造真正的首作——自家老宅。
這是一棟三層雙塔式木樓,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因為是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石善章從原料杉木的砍伐、打磨、搬運,到第一根頂梁柱的立起、主體結構的搭建,再到后續裝修,甚至屋里桌椅板凳的制作,全程親力親為。
△石善章建造的老宅
“當時在我們村子,這棟房子無論造型還是工藝都是比較好的,我爸會造房子的消息就這么傳開了。”石懷忠說,從那以后,村民開始找父親蓋房子,全村三分之二的木樓都是他起的,幾十年來起了200多座。
與人們想象中蓋房子的流程不同,石善章從不畫圖紙。當他聽完主家的基本要求,比如占地面積、蓋幾層、層高、幾間房等,大腦里就會生成一個“三維模型”。施工現場,他會先在木頭上做標記,比如刨掉的尺寸,洞眼開鑿的位置,立柱、房梁排在哪里,后續徒弟再按照這些標記施工。
傳統侗族木式建筑不采用一顆鋼釘,所有連接部位都是榫卯結構。石善章在不靠圖紙、全憑記憶的情況下能夠準確標記,讓榫頭和卯眼精密咬合,以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定牢固。截至目前,他建造的房屋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數十年屹立不倒。
03
打造新家
76歲建造1200平木樓 想為子孫留下點什么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幾十年過去,高培村也變了模樣。如今,村里90%的建筑都是磚房,傳統侗族木樓越來越少。
2023年,當石懷忠家決定蓋新房的時候,全家人也對蓋磚房還是木樓進行了討論。
“我們還是挺喜歡住木樓的感覺,更干燥、舒適,像現在回南天,屋子里也不會潮濕。”他說,“更重要的是木樓里有火塘,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火塘邊,那種感覺非常好。”
就這樣,全家人一拍即合,決定再建一座木樓,主持建造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父親石善章的肩上。
這是一棟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共三層的雙塔式木樓。石善章先帶領幾個徒弟,耗時40多天完成了主體結構搭建,后續的裝修施工,他決定獨自完成。
石懷忠也勸過父親找別人幫忙,“他說自己也閑不下來,想通過這種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些什么。”
△親手建造木樓的石善章
目前,這棟新房完成度已達70%,石善章每天花10個小時撲在現場,希望今年可以完工。
04
技藝傳承
直播建樓獲數十萬點贊 侗族木樓走出村寨
2023年,石懷忠開始在網上發布父搭建1200平方米新家的視頻,有時也會現場直播,吸引眾多網友圍觀,收獲數十萬點贊。石善章沒有想到,自己會在74歲高齡成為“網紅”,還被稱贊為“再世魯班”。
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位白胡子老人了解侗族傳統木構建筑,石善章也帶著技藝走出村寨,去廣州、清遠、河源、青島等地建造木樓。
△石善章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作為三江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石善章時常感嘆,現在愿意學習傳統技藝的人太少了。如今,他也會走進校園,跟小朋友分享這門非遺技藝。不過,于他而言,最好的傳承方式就是去不同的地方,起更多的木樓,直到自己做不動的時候。
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