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于當地時間22日,表態要降低中國關稅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回應中,強調了兩點:一、打就奉陪到底,談判的大門也一直敞開。二、一邊說要降關稅,談協議,另一邊又搞各種動作弄極限施壓,是沒用的。
特朗普希望迫使中國妥協,但得到的始終是“奉陪到底”
在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后,大家一開始確實有點擔憂,但國內很快就證明什么是“奉陪到底”。一方面,面對節節加碼的關稅,中國果斷反擊,在將反制關稅增加到125%的同時,積極開拓其他市場。到目前為止,西班牙、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和歐盟,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國達成協議。雖然還不足以彌補美國關稅帶來的損失,卻也開了個好頭,特別是與歐盟在電動汽車、新能源領域達成協議,對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至于談判,特朗普一直聲稱希望和中國談判,但“坐在白宮等中國打來電話”的描述背后,其實是指望中國主動妥協。而現實是,國內從來就沒有主動妥協的想法,“以攻代守”才是經典選擇。當地時間22日,路透社報道稱,馬斯克在當天的財報會議上表示,由于中國對稀土出口進行管控,特斯拉的機器人生產受到嚴重影響。鑒于現階段特斯拉每臺機器人,都需要3.5千克以上的稀土礦物,馬斯克正準備遞交申請,“在確保不用于軍事領域”的情況下,希望獲得中國稀土出口豁免,但路透社認為結果并不可觀。
特朗普團隊出現人事地震,中國則穩坐釣魚臺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特朗普表示要降關稅之前,就表態對關稅未來不看好,也符合這位華爾街精英,一直認為加征關稅應該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的理念。相比之下,在2006年就強調要“重視中國帶來的威脅”,很早就追隨特朗普,并在后者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出任貿易顧問,后來為支持特朗普拒絕國會傳票,被判入獄四個月的納瓦羅。雖然在去年12月,就被特朗普看中,提名出任負責貿易和制造業的高級顧問,一手參與了這次加征關稅,并多次為特朗普出謀劃策,但最近似乎已經被“打入冷宮”。
CNN認為,特朗普團隊發生這種變故,意味著特朗普對關稅政策的態度發生巨大轉變,提出要降低對中國關稅,很有可能并不是說說而已。但“中國并不信任嘴上言語,更看重實際動作”,特朗普如果真想談判,還需要展示更多的誠意。這就是貝森特“不看好高關稅前景”的同時,又認為“雙方談判耗時漫長,甚至花費兩三年時間”的原因。而相比于美國政府的混亂,國內始終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按照外匯管理局22日消息,今年3月人民幣跨境收付款,分別達到2.7萬億和2.5萬億人民幣,超過2023年8月的巔峰成績。
《日經亞洲》也刊文稱,中國早就預料到特朗普上臺后會帶來動蕩,提前布局在1月份大幅削減從美國采購大豆、玉米和能源,改成從巴西采購海量農產品,并從加拿大購入大量原油。也就是因為有這種準備,中國才能果斷對美國農業進行制裁,打擊特朗普的基本盤。換句話說,國內現在雖然竭盡全力應對美國關稅,但只局限于合理范圍內,對美國妥協從來都不在考慮范圍內。特朗普既然一手挑起了關稅戰,就不是隨便就能結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