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挖掘增產潛力 優化種植結構
平桂區首次冬小麥試種喜獲豐收
4月21日,賀州市平桂區綠色家庭農場的100畝小麥試驗田喜獲豐收,農機手駕駛收割機穿梭在滾滾麥田中,只見一束束麥穗被漸次卷入機倉,收割、脫粒、秸稈粉碎,多道工序一氣呵成。金黃的麥穗順著傳送帶進入脫粒箱,粉碎的麥秸從機身后噴出,一顆顆金黃色的麥粒從收割機出糧口傾瀉而下,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收割機在麥田穿梭收割小麥。葉歡敬攝
平桂區綠色家庭農場位于羊頭鎮洞石村,這里灌溉水源少且距離較遠,往年只能種植一季中稻,在10月水稻收割后就成了冬閑田,土地利用率不高。2024年10月,在平桂區農業農村局的動員和指導之下,農場嘗試種植了100畝冬小麥。“在充分考慮了本地氣候條件、土壤特性和市場需求后,我們選用了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小麥品種,組織動員種植戶選用配套播種機械適期播種,并指導農戶加強播后管理,提高冬閑田利用率和糧食種植效益。”平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黃美蓮說。
經平桂區農業農村局聯合有關部門對冬小麥進行實地測產,畝產量達310公斤。“這個產量對于在南方首次試種的地區,已經是很不錯的一個成績了。”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王立創說。作為公司賀州、梧州等地區的農業服務專員,從去年10月開始,他對平桂區綠色家庭農場種植的小麥進行跟蹤管理,并針對除草、殺菌、水肥管理等環節進行指導。“從整個生長周期看,這次試種小麥是一次很成功的實踐。”王立創說。
收割機在麥田穿梭收割小麥。葉歡敬攝
“冬小麥收割后就準備種水稻,這片田原來一年只能收一季,現在實現了一年兩作,預計收益能增加6萬-7萬元,明年我打算繼續擴大小麥種植面積。”平桂區綠色家庭農場負責人盧家樹說,冬小麥獲得豐收讓他欣喜不已,也增加了種植信心。
近年來,平桂區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部署,充分挖掘糧食增產潛力,不斷優化和創新糧食種植結構,積極探索冬小麥種植技術,通過良種良法良技配套,填補冬閑田“檔期”,為農業豐收“錦上添花”,確保全區糧食作物穩產增產。黃美蓮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動員種植大戶嘗試冬小麥種植,計劃開展“冬小麥+夏玉米”,以及“冬小麥+中稻”的試驗示范,提高冬閑田利用率,創新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努力推動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姚啟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