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工作中的劉飛。項目部供圖
在推進交通強國的建設中,有這樣一位用十五年時光書寫奮斗傳奇的筑路者——劉飛。1986年出生的他,是廣西永柳高速公路項目總承包部二分部執行經理、高級工程師。從技術“小白”到獨當一面的行業精英,他用汗水澆筑成長,以擔當詮釋責任,在7個鐵路、公路項目建設中留下了堅實的足跡,也憑借出色表現收獲“融安工匠”“柳州工匠”等榮譽,成為新時代基建人的標桿。?
2008年,初入職場的劉飛便一頭扎進施工一線。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他將“工地是最好的課堂,問題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信條。每天扛著沉重的測量儀器翻山越嶺,白天在施工現場細致測量,夜晚伏案整理數據、鉆研圖紙。遇到難題,他虛心向同事請教,并認真記錄在“施工問題筆記”中。這份持之以恒的執著,讓他從基礎工作中積累了扎實經驗,逐漸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2023年,他憑借在基層崗位上的深耕與鉆研,榮獲“融安工匠”稱號,這份榮譽是對他扎根一線、默默付出的最好褒獎。?
2016年,在一個市域鐵路項目擔任技術部部長的劉飛,遭遇了沿海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樁基施工難題。樁基深度長、數量多、樁徑大,施工難度堪稱“地獄級別”。為確保工程質量與進度,他開啟“超長待機”模式,對現場進行詳細調查,嚴格把控每道工序,與各部門密切溝通調度。連續多日堅守施工現場,累到嗓子沙啞仍不肯休息。憑借這股拼勁,他不僅保證每根樁基質量合格,還將工期提前一個多月,為項目順利推進立下汗馬功勞。這次攻堅克難的經歷,也為他后續的技術創新和項目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
2021年,投身廣西永柳高速公路建設的劉飛,面臨山區高風險、工期緊、任務重的嚴峻挑戰。他選擇吃住在工地,詳細踏勘現場,規劃便道、建設場站,每天撥打百余通電話,奔走于各個工點。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管段內路橋隧施工有序推進,永柳高速項目部在2024年斬獲“9個第一”的佳績,被業主贊譽為“鐵軍”。同年,他因在永柳高速項目中的卓越貢獻,榮獲“柳州工匠”稱號,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他帶領團隊創造輝煌成績的認可。
工作中,劉飛始終保持對新技術、新工藝的敏銳度。2018年,他大膽創新,打破傳統高速公路箱梁預制施工工法,研發出流水化施工生產工藝,大幅縮短了箱梁預制周期;2019年,他帶領團隊創新蓋梁骨架整體加工及安裝技術,探索出新型橋梁蓋梁頂部施工安全臨邊防護裝置,在公司多個項目推廣應用。此外,他主持發表的QC課題多次獲獎,主責撰寫的施工工法榮獲中國鐵路總公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及河南省工程建設省級工法,用創新成果推動行業發展。
作為項目負責人,劉飛不僅專注于項目精細化管理,更積極踐行“傳幫帶、干中學”的人才培養機制。他深知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公司與前輩的幫助,因此在帶徒過程中,不僅傳授專業技能,更以自身的工作熱情感染年輕同事,教導他們熱愛工作、嚴謹認真。十余年間,他為公司培養了16名技術主管、3名工程部部長,為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十五年櫛風沐雨,劉飛以大地為卷,以汗水為墨,用測量儀器丈量責任,用混凝土澆筑匠心。他與無數筑路人一起,將工匠精神鐫刻在祖國大地上,書寫著新時代基建人的擔當與榮光。而“融安工匠”“柳州工匠”等榮譽,更是他奮斗路上閃耀的勛章,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基建事業,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張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