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4月,中國西北試驗場成功試爆的非核氫彈引發全球震動。這一基于氫化鎂(MgH)材料的新型爆炸裝置,以2公斤重量釋放出相當于30公斤TNT的威力,1000℃高溫火球持續2秒的特性,不僅刷新了常規武器的毀傷上限,更以零核污染的標簽重塑了戰略威懾的邏輯。
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FAB-1500重型航彈以700公斤裝藥量摧毀烏軍“海妖營”的案例表明,傳統高爆武器仍依賴物理沖擊與破片殺傷。中國非核氫彈通過化學能釋放與持續高溫滲透的雙效殺傷,標志著戰爭規則被徹底改變。
一、常規炸彈之王!
這款超級炸彈,沒有鈾,钚,具備環保節能彈體輕等諸多優點。在不使用任何核材料的情況下,爆炸引發了毀滅性的化學鏈式反應,1000度高溫持續時間兩秒以上,意味著爆炸將對目標形成大面積持續性破壞!
據媒體披露,這枚炸彈完全是新研發的常規武器,與我們熟知的超級核武器氫彈完全不同。
非核氫彈的核心材料是銀色粉末氫化鎂,也就是盛傳已久的金屬氫。
氫化鎂(MgH),通過常規炸藥觸發熱分解,釋放氫氣并燃燒,產生高溫火球。
氫化鎂最初是新能源領域研發的儲氫黑科技,事實證明軍民兩用技術最具有生命力、創新性和想象空間。
這種炸彈使用常規炸藥觸發,氫化鎂瞬間分解釋放大量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燃燒爆炸,威力超強的同時具備彈體小,重量輕,成本低的特點,制造成本是美俄傳統溫壓彈的千分之一。
二、技術原理!
非核氫彈的核心在于氫化鎂的“熱分解-燃燒”級聯反應。在熱分解階段,常規炸藥觸發下,氫化鎂在0.03秒內分解為金屬鎂和氫氣,釋放速度比傳統炸藥快30倍。
在燃燒階段,氫氣與氧氣劇烈反應,形成溫度超1000℃、持續2秒的火球,熱效應覆蓋范圍是TNT的15倍。
這一過程規避了核裂變/聚變反應,爆炸殘留物僅為氧化鎂粉末,放射性指標接近醫用X光水平。顯然符合大國苛刻的環保要求,更有利于戰后戰場清理和重建工作,生態環境不受更多不可逆的污染。
在制造階段,可以通過調節氫化鎂配比與起爆方式,控制爆炸強度實現定向爆破或大面積殺傷。
多年以來,核武器作為戰略威懾大殺器一直不能投入實戰。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為了提升戰場殺傷力,極力謀求核武器小型化,為此研制了多種型號的戰術核武器。但是,除非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哪個大國敢使用戰術核武器。即使烏克蘭攻入俄羅斯庫爾斯克半年時間,俄羅斯也沒動用戰術核武器。
如今,非核氫彈靠2公斤裝置實現了傳統戰術核武器的效果,為導彈、無人機等平臺提供了輕量化承載的可能。
目前中國氫化鎂量產線年產能達150噸,成本僅8萬元/噸,每噸可以制造500枚小型非核氫彈。
現代軍事對抗考驗戰爭雙方的就是投射能力和打擊威力。最具威脅性的大威力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中子彈,金屬氫炸彈。
氫彈的熱核爆炸靠核彈爆炸來啟動,實現不可控聚變反應。
第一代裂變原子彈,第二代聚變氫彈,第三代核武器一般利用附加效應:沖擊波、等離子體、中子彈等。第四代武器輻射效應小,金屬氫炸彈屬于第四代大威力爆炸武器。
前面三類都是核武器,具體的使用場景受到很大的限制,更多是作為戰略威懾存在。第四類目前還沒有相關限制條約!
如果爆發沖突,中國沒有理由不使用非核氫彈消滅敵人。
估計中國的對手都在瑟瑟發抖了。
三、改寫規則!
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認為,中國這種武器的設計思路像是“拆彈專家+火焰噴射器”的組合,爆炸瞬間像溫壓彈一樣抽干氧氣,又像燃燒彈一樣持續用高溫熔穿目標。
面對非核氫彈的空中打擊,美國航母編隊的甲板將很快融化變形,戰機在甲板上直接被摧毀,即使提前起飛也將無法降落。
4月20日消息稱,解放軍在大陸東南前線部署了火龍戰術彈道導彈,遠程火箭炮,火箭炮射程達到500公里,精度10米,可以發射多種彈頭。
臺灣省專家認為,防御解放軍遠程火箭炮,要發展激光武器攔截,微波武器攔截,電磁炮,近程防空導彈,類似以色列鐵穹,才可以對付解放軍遠程火箭炮。
好吧,這些臆想中武器大多都在紙上,妥妥的紙上談兵。
臺灣省地形復雜,臺軍依托中央山脈修建了無數永久性地堡工事,很多都是地下化,要塞化,山體化。如果要消滅臺獨勢力,一顆就能摧毀臺獨金孫的官邸和住所,即使逃進玉山指揮基地的地下工事,面對非核氫彈的高溫爆炸,鋼鐵大門會被炸彈高溫直接焊死,窩在里面的指揮人員有可能變成烤箱里的熟肉。
毫不夸張的說,中國這項軍事技術的突破,已經改寫了戰爭模式。
美國《防務新聞》發文稱,中國這項技術“模糊了常規武器與核武器的界限”,不違反《核不擴散條約》,卻能實現核彈的部分效果。
俄羅斯專家認為這是一場戰術革命,傳統溫壓彈需要重型轟炸機才能掛載,而非核氫彈因為彈體輕,可以用無人機掛載。
如果使用無人機蜂群戰術,加掛非核氫彈,進行飽和攻擊,不管是航母編隊還是軍事基地,都會被很快耗盡防空導彈,最終任人宰割。
除了無人機之外,常規武器如戰斗機,遠程火箭炮,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魚雷,反艦導彈等,都將彈頭改成非核氫彈的話,那幾乎意味著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四、戰爭倫理!
中國非核氫彈的試爆,不僅是材料科學的勝利,更是對西方暴力威懾邏輯的超越,意義遠超軍事領域,標志著人類首次通過可控化學能實現精準毀滅,為戰爭形態注入中國智慧。
未來戰爭,贏在材料基因。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博弈中,中國正重塑大國競爭的本質邏輯:
以創新實力替代核訛詐,以可控暴力終結絕對霸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