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政壇上最大的事件就是德國聯邦黨正在與德國社民黨制定聯合執政的協議。協議的內容相當豐富。人們發現其中并不存在所謂的華為條款。
如果日后華為公司要評選公司發展的大功臣,那么特朗普絕對名列前茅。在他第1個任期當中,特朗普對華為公司進行了嚴酷的打壓,甚至還動用長臂管轄手段,抓捕了華為公司的高管。從特朗普發動制裁到現在,華為公司幾乎斷絕了所有進口先進集成電路的來源,只能憑借國內的力量去開發,用在自己的電信設備和手機上。
一家民營企業能夠得到美國總統如此的關照。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這在國際政治史上是非常罕見的。更為罕見的是這么一家企業竟然沒有被打垮,反而是越發展越好。
如是,在特朗普和華為之間就有了這么一種奇妙的聯系,選擇華為就意味著抗拒美國,而拒絕華為就等于向美國投降。從特朗普后期到拜登執政的這6年里,歐洲國家都可以列為投降派。英國、德國等主要歐洲國家紛紛拒絕華為產品,不但今后不再購買華為的電信設備,還要把現有的華為產品盡量清除掉。德國經濟政策當中都會寫上這么一句,在關鍵基礎設施的敏感領域,未來只能安裝來自值得信賴國家的組件。這就是所謂的“華為條款”。
那現在到了特朗普第二次上臺的今天,德國為什么選擇了不再拒絕華為?
首先,歐洲國家已經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面了,在烏克蘭問題、關稅問題上,特朗普把歐洲當作了自己的敵人。特朗普的女發言人還公開威脅德國上一任總理朔爾茨,說他應該站在被告席上。特朗普所看好的德國選擇黨黨首魏德爾,并沒有能夠選上總理。所以今天的德國,已經看不到美國的好臉色了,即使拒絕了華為,也不可能再得到特朗普的歡心。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考慮考慮自己的利益呢?
拒絕華為對德國來說代價巨大。不要說新的5G設備,就是現有的華為設備,德國的保有量也相當大。在德國鐵路系統中,有大量的華為通信設備。工業通信對于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現有系統能夠正常工作,是不應該把它換掉的,否則不僅僅會浪費錢,還會帶來嚴重的生產安全隱患。如今德國政府終于理智地中止了排斥華為的政策,德鐵總算是能夠放寬心了。
如果德國政界真正能夠改弦更張,徹底放棄排斥華為的政策,那么雙方的合作空間是相當大的。德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工業,如今受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猛烈挑戰。但是考慮到雙方數10年來的合作關系,中國政府還是允許民企與德國車廠展開技術合作的。德國企業缺口最大的不是電池電動機,而是用來管控整車的軟件系統。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也只有特斯拉一家企業可以做好。特斯拉是絕不可能出手幫助德國車企的,但是華為在新能源汽車軟件上的成績有目共睹。奔跑在全國大街小巷的華為汽車,已經向人們證明了這套軟件系統的可行性與可靠性。
目前歐盟已經放棄了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的政策,僅僅要求中國只能出口35000歐元以上的中高端款式。這就給雙方在中低端普及型汽車的研制上,留出了充分的合作空間。如果這樣的合作能夠達成,那么對于華為電信設備的進口就更加不存在障礙了,歐洲如今已經沒有像樣的電信設備廠商了,為什么要拒絕自己根本就生產不了的東西呢?
我們可以預測,德國的政策僅僅是一個開始,隨著全世界拒絕特朗普的敲詐勒索,曾經對華為關閉的那些市場會一個接一個的打開,直到完全恢復正常。假如美國打算繼續把華為拒之門外的話,那么它就會成為信息化時代的一塊洼地,美國進步的速度要比其他人都慢。美國人愿意接受這個現實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