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起,市場便陷入對降準降息的強烈期待中,根源便是那句擇機降準降息。
但現在卻始終未能到來。不少人尤其是金融機構,開始指責央媽預期管理混亂。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沒有大規模的刺激正策股市就不能漲了?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分析一下。文章最后還有實用的數據分享,一定別錯過!
一,大規模刺激正策
其實,不僅央媽,從管理層各個渠道的對外發聲來看,都傳遞出正策儲備充足、工具多樣,但需擇機而動的信號。
統計局表示會依據外部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正策;財正部也聲明增量正策儲備豐富,無需擔憂。
可即便如此,增量正策依舊沒有落地,大家因此抱怨這是在畫大餅。
更荒誕的是,外媒也頻繁鼓吹各類大規模刺激正策,諸如提高赤字率上限、幾萬億的貨幣放水等言論甚囂塵上。
就在上周,外媒還傳出央媽本周將降低LPR利率的消息,可最終只是空歡喜一場。
但是沒有大規模的正策市場就不會漲嗎?我們看市場不是每天指數都飄紅嗎?
其實真相沒有那么簡單!
二,預期管理
首先有一個問題為何市場對大規模刺激正策究竟何時落地的預期一直居高不下?
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機構在誤導輿論、帶偏節奏。
預期管理這一概念,最早誕生于老美金融領域,但我國國情不一樣。
從老美來看,提及正策,往往聯想到美聯儲大規模放水,我們也就形成慣性思維覺得我國也是一樣的。
所以大家現在的感受就是A股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刺激正策,不然A股就不會好。
但真相是,現在A股即便沒有大規模刺激正策,每日的指數依舊飄紅,就是因為匯金對市場的把控能力很強,能夠維持市場穩定。
所以我國與老美是不一樣的,老美靠預期管理,我們國情不同,不能等同看。
但是雖然國家致力于穩定股市,散戶能否盈利就要依靠自身能力。沒有增量正策,意味著市場波動必然加劇,這種波動有好有壞。
那我們怎么憑自己的能力去賺錢呢?就需要借助數據還原真相!因為數據是真實客觀的,不受情緒、權利和流量左右。
我們不能僅僅依賴專家觀點,覺得沒有刺激正策A股就不會好,也不能覺得有國家托底,自己就一定能賺錢,我們應該關注真實的交易行為數據,只有這樣,才能找準方向,
看下圖:
這兩只股票看走勢可以看出來,這兩只股票從前期高點跌下來后,都在反復震蕩,但最后走勢完全不同。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震蕩之后究竟是漲還是跌?我們只看走勢肯定是看不出來的。
這時候就要看機構的真實客觀的交易行為數據,這樣才能還原真相,看下圖:
再看這張圖,比剛才多了橙色的柱子,這是我用了十幾年的大數據系統獨有的「機構庫存」數據,專門用來顯示機構資金的活躍程度。
對比兩只震蕩的股票就能發現,左邊那只橙色柱子不斷,說明機構資金一直在參與交易;右邊的柱子很快沒了,機構早早撤了,最后走勢不一樣也就不奇怪了。
機構交易越活躍,持續時間越長,那么股價上漲的持續性也就越好。所以,只要看懂機構的操作意圖,跟著賺錢并不難。
看不明白機構動向,很難賺到錢,以前看K線、數均線的老辦法基本沒用了。想在股市里站穩腳跟,就得跟上大數據時代的節奏。看下圖:
看上面的數據圖就清楚了!昨天「機構庫存」數據突然大漲,背后有什么信號?
機構資金操作變化快,不好捉摸,建議大家每天都留意這些數據。
今天就說到這兒,想了解更多數據干貨,記得關注我。
聲明:
這些內容來自網絡,只做參考,若有侵權,立即刪除。
不推薦股票,沒有收費群,也不跟任何利益組織合作,放心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