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品略財經
作者|吳文武
特斯拉最新財報顯示,銷量下滑、營收下降、凈利潤暴跌,憂多于喜,暴風眼中的特斯拉,顯然還離不開馬斯克。
01特斯拉最新財報憂多于喜
全球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再度成為財經新聞焦點,這一次是因為特斯拉發布了一份“糟糕”且遠低于市場預期的財報。
《新品略財經》關注到,當地時間4月22日,特斯拉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由于汽車交付量驟減,該公司的營收、利潤等核心財務指標全部大幅低于市場預期。
財報顯示,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只有193.35億美元,市場預期為213.48億美元。對比來看,這一數據較去年一季度的營收為213億美元,去年四季度則為257億美元。
更令市場驚訝的是,特斯拉今年一季度的凈利潤指標更是暴跌。財報顯示,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為4.0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1%。
毫無疑問,特斯拉業績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其汽車銷量的大幅下降。財報顯示,特斯拉一季度總交付量為336681輛,同比下降13%,創2022年以來最差季度表現。
受汽車交付量下降影響,特斯拉汽車業務營收只有139.67億美元,同比下滑20%。
特斯拉一直很重視研發投入,由于在AI等研發項目的投入,該公司運營費用不減反增,這也導致營運利潤同比驟降66%至3.99億美元。營業利潤率只剩下2.1%,同比下降343個基點。最終調整后的每股盈利僅為0.27美元,同比下降40%,市場預期則為0.43美元。
有權威媒體報道分析稱,如果沒有一季度靠出售監管積分(碳排放信用額)獲得的5.95億美元,特斯拉將交出一份虧損的財報。
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最新交出的這份財報并非沒有亮點。財報顯示,其能源和儲能業務實現67%的營收增速(27.3億美元),但特斯拉的主營業務是汽車業務,能源和儲能業務營收增加還是改變不了財報的整體走向。
在《新品略財經》看來,市場其實早就預料到特斯拉會交出一份下滑的財報,特別是凈利潤同比下滑71%,遠遠超過市場預期,或許會再次加劇市場對特斯拉經營現狀及前景的審慎非樂觀看法。
好在中國市場依然是特斯拉業務的壓艙石。據乘聯會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Model 3和煥新Model Y超17.2萬輛,其中國內銷量達到13.4萬輛,創下自2022年以來的第一季度最高紀錄。
整體看,特斯拉最新的這份財報有喜有憂,但憂明顯多于喜。
02暴風眼中的特斯拉
在特斯拉最新交出的這份不夠“美麗”的財報數據背后,特斯拉其實早就陷入了泥潭,更可以說是陷入了暴風眼中。
特斯拉雖說自己不是一家汽車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但當下汽車依然是特斯拉的主營業務和營收支柱,汽車銷量出現下滑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特斯拉汽車已經早就身處在暴風眼中了,銷量數據下跌就是直接反饋,最新財報數據也直接反映了這一點。
曾被特斯拉寄予厚望的歐洲市場,特斯拉的銷量可以說是全線暴跌。
據媒體報道,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德國、丹麥、瑞典等核心市場的銷量跌幅均超過50%,在荷蘭市場也接近腰斬。
具體來看,德國作為特斯拉歐洲工廠所在地,3月份注冊量同比驟降76%至1429輛,2月跌幅同樣高達76%。丹麥和瑞典的銷量也分別同比下降65.6%和63.9%。
再看大本營美國市場,特斯拉的銷量也出現了下滑。據Cox Automotive4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4%,達到近30萬輛,根據該公司數據,特斯拉銷量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下降,降幅為8.6%,至128100輛,但依然占據著43.5%的市場份額,一家獨大。
不過,越來越多的市場信息顯示,特斯拉在美國市場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廠家的圍攻。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通用電動車銷量增長94%,加起來快1.7萬輛,福特也穩,Mustang Mach-E賣了1.16萬輛,增長21%。就連寶馬、大眾等歐洲車企的電動車也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也明顯增長。
重點看中國市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壓力逐步增大。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中國的批發銷量同比下降21.8%,零售銷量同比基本持平。
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全球銷量出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斯拉車型更新換代慢,逐漸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在中國市場,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繼續崛起,對特斯拉產生越來越明顯的競爭壓力。
不過,讓特斯拉陷入暴風眼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在于馬斯克花了大量時間去涉足政治,影響到了特斯拉的聲譽,遭到了其他國家不少消費者的抵制。
現在,美國的混亂關稅政策,也同樣會沖擊和影響特斯拉,這一點就連馬斯克都很驚訝,無法躲過關稅大棒。
激烈的市場競爭,馬斯克涉足政治,關稅政策等多方面原因,當前的特斯拉仍然身處在暴風眼中,這場暴風雨未來還要持續多久,一切還未知。
03特斯拉離不開馬斯克
特斯拉,之所以能發展成如今的全球電動汽車巨頭,靈魂人物當然是有一個馬斯克。
在市場和很多特斯拉的車主,以及馬斯克的粉絲看來,馬斯克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就是馬斯克,顯然已經無法分割。
現在相信特斯拉這家公司已經強烈地感受到了馬斯克是一把雙刃劍,利好的時候,馬斯克就是特斯拉的加速器,反之就會產生負面影響,馬斯克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特斯拉。
估計在馬斯克看來,特斯拉已經發展很穩健、很穩定,馬斯克抽身涉足政治領域不會給特斯拉帶來較大影響,顯然馬斯克在這一點上已經誤判了。
自從馬斯克當了美國的“紅頂商人”的那一刻,現在特斯拉所遇到的市場現狀,其實就已經注定了。
近期,馬斯克的動向及媒體報道動向也反映出,馬斯克已經認識到了這幾個月脫離了特斯拉業務一線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明確向市場傳遞出積極信號,將會逐漸回歸特斯拉。
馬斯克在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下個月起將會大幅縮減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時間,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特斯拉的經營上。很快特斯拉股價在盤后交易中應聲大漲約5%。
對于當前特斯拉的銷量下滑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特別是美國關稅政策以及背后對特斯拉的供應鏈已經產生直接影響。關鍵是,要遏制住特斯拉銷量下滑,只能靠馬斯克來力挽狂瀾。
而就在前幾天,有外媒報道稱,馬斯克不想造車了,被曝出其要取消廉價版車型Model 2。不過特斯拉在財報中披露,廉價版車型仍按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開始投產。
在當前的經營現況和國際市場經濟環境來看,馬斯克和特斯拉不會放棄廉價版車型,廉價版車型是特斯拉短期的加速器和拯救銷量的及時雨。
作為特斯拉銷量擔當的中國市場,盡管特斯拉還很領先,但未來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就看未來其廉價版車型能否再次攪局激烈競爭的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了。
此外,特斯拉應該加速推動FSD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以及全面落地,以增強市場吸引力,而這一點也只能靠馬斯克去推動。
特斯拉在財報中預期,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將在2026年投入大規模生產,但至少目前還是處于畫餅階段。此外,被馬斯克寄予厚望的人形機器人依然沒有達到量產和商業化的階段。
馬斯克想讓特斯拉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到AI領域,這些投資在未來才能見效和得到回報。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對于馬斯克和特斯拉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提振特斯拉的銷量。
現在的特斯拉,離不開馬斯克,未來的特斯拉也同樣離不開馬斯克,特別是在未來AI的宏大敘事上,馬斯克還要給特斯拉講出更多新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