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特朗普政府又傳出了一則大消息,在對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結束長達一年的調查后,宣布對東南亞四國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征收高額關稅,而柬埔寨因為“拒不配合調查”的原因,將面臨高達3521%的關稅。
特朗普政府這一舉動,表面上是懲罰東南亞四國,實際上是劍指在東南亞設廠的中企。
然而這一數字任誰看了,都太過于荒誕,偏偏特朗普政府還要以此為籌碼,戲劇性的是,4月22日,白宮以及美財長表示當下中美關稅對峙僵局“難以為繼”,就連特朗普也釋放出“降溫”的信號。
從這個角度出發,特朗普政府憋了大半個月的大招,徹底以失敗告終。
那么特朗普的大招到底是什么?中國又是如何破局的?
最高3521%關稅劍指中國
距離特朗普4月2日對等關稅,已經過去大半個月,從對華商品征收高達245%關稅以來,特朗普一邊釋放尋求中國談判的信號,一邊出臺各種制裁措施,逼中國低頭尋求美國。
然而回應特朗普的不是中國的求和電話,相反是一波又一波精準的反擊。
可以說,美國政府的出的牌,一次又一次栽在了中國手上。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4月17日,特朗普信誓旦旦的表示,最快一個月內與中國達成協議,這是為什么呢?
實際上,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了前一天美日談判上,或者說,特朗普政府憋了半個月的大招,已經開始實行。
那就是聯合其他盟友來限制對華貿易。
據彭博社稱,當下正有數十個國家與美國尋求談判,希望能得到關稅減免,作為交換,特朗普政府也直截了當的表示,希望這些國家不要再購買中國的商品,并采取措施來限制中國的制造業實力。
美日談判讓特朗普看到了希望。
卻不曾想,希望破滅來得如此之快。
4月21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回應,表示如果有些國家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損害他國的利益來換取豁免,無異于與虎謀皮,最后只能兩頭落空,還表示,如果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為投名狀,中國也不會手下留情。
雖未直接點名,但中國這番話在說給誰聽,不言而喻。
對美貿易創收亦或是依賴美國防務保護,是各國選美的出發點,然而當下的美國,自身陷入嚴重的債務螺旋以及內亂之中。
特朗普政府的籌碼與中國全球供應鏈相比,實在有些被動,就拿稀土來說,中國一管制,全球汽車生產商都感到天塌了。
英國率先表態,表示與中國脫鉤是非常愚蠢的事,而日本石破茂在中國發出警告后,表示不打算對美國唯命是從,歐盟也表明立場,不會與中國脫鉤。
這意味著,特朗普試圖拉攏“孤立”中國,企圖對中國貿易圍剿的計劃,徹底以失敗告終。
中國強大的制造業實力以及關鍵資源的絕對優勢和中國龐大的市場,成為了中國貿易戰的底氣。
不過執著于讓中國低頭的特朗普政府,并未放棄,相反在光伏領域,又開始了新一輪關稅制裁,對東南亞四國太陽能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其中最高稅率達到了3521%。
基本已經明確表示,禁止美國從這些國家進口光伏產品。
特朗普又選擇了必敗打法?
透過現象看本質,特朗普此舉,表面上看是針對東南亞四國,實際上劍指在東南亞設廠的中企。
早在2012年,美國就盯上了中國的光伏產業。
而中企遠赴東南亞等地建廠,正是由于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各種調查。
當下,特朗普宣布對東南亞高額關稅,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制造業回流,復興美國傳統能源。
然而現實早就擺在了美國政府面前,制造業空心化的美國,想借助關稅干預,恐怕最后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相反還會讓各國加速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更何況,中國光伏產業早就開始布局,對美直接出口基本歸于零,中企也早已在沙特等地架起了新的生產線。
言外之意,即使東南亞國家不能出口到美國,中國還可以通過其他地方。
實際上,事實早就告訴我們,短時間內,中國的優勢無可替代,偏偏美國自身問題刻不容緩。
4月22日,白宮以及美財長齊發聲,表示中美關稅對峙僵局“難以為繼”,特朗普也發出降溫的信號,表示不會對中方強硬。
或已經證明,當下的中美貿易談判,時間拖得越久,美國越處于被動。
不過中國也早已表明,談就敞開大門談,如今的局勢,可不是簡單的美一家獨大。
信息來源:《白宮、財長“降溫”,特朗普也降調了:不會對中方強硬》觀察者網
《特朗普拉攏各國“孤立中國”?歐盟最新表態:不會對華脫鉤》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