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格力電器股東大會通過董事會換屆議案,71歲的董明珠第五次連任董事長,但首次卸任總裁職務,標志著格力正式進入“董明珠掌舵戰略,年輕團隊負責執行”的新階段。
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關于“絕不用海歸派”的爭議言論,以及格力與小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凸顯了這家傳統家電巨頭在保守與創新之間的博弈。
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拋出“海歸派有間諜”的言論,引發輿論嘩然。她表示,因“無法辨別間諜風險”,格力將優先從國內高校自主培養人才。這一表態與其長期強調的“技術自主”一脈相承,但也暴露了格力在全球化人才競爭中的保守傾向。在網上也引起了輿論。
此前,董明珠曾公開表示“人才不分國界”,格力研發團隊中亦有海歸成員。此次“間諜風險論”被部分媒體質疑為斷章取義,其核心邏輯是“在無法鑒別風險時優先選擇可控的本土人才”。
目前,格力的人才戰略以內部培養為主,董明珠強調“忠誠與實干”,例如拒絕要求高薪與獨立辦公室的海歸博士,更青睞“從生產線成長”的本土人才。然而,過度依賴內部體系可能導致創新視野受限。
此外,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在發言時說道:小米汽車事故,你們看到了嗎?那格力在北京大一路跑了十幾年,從沒有火災事故,這就是實力,這就是技術”。
董明珠這番言論迅速在網絡和投資者中引發爭議,這已不是格力董明珠和小米雷軍的首次交鋒。
今年三月,董明珠疑似內涵小米和雷軍,她提到,“有人成了首富,但你看看給股民分了多少錢,只是靠炒高股價。”她質疑稱,有些企業加入行業,偷技術,挖人,搞的自己像是科技領導者一樣,我們要抵制這種流氓行為。因為你并不是對你的消費者負責,你對你同行也是不負責。依靠價格最低成為領導者,但是消費者是最大的受害者。
2024年6月28日的格力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表示,最近網上編造的謠言較多, “小米說自己(空調)第一名,實際全靠別的廠家做產品(代工),你的技術是什么?”“誰是第一,消費者心里有桿秤”。
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兩者的競爭更顯錯位:格力銀隆(現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主打商用車,2023年銷量1.2萬輛,主要客戶為市政公交系統;而小米SU7上市首月訂單破10萬,直接切入C端市場。這種差異本質是戰略路徑的分野——格力強調"核心技術創新",小米側重"生態鏈整合"。
隨著小米進一步邁進格力電器的腹地,雙方的各種矛盾沖突或許不會停止。
董明珠的連任既是格力穩定的象征,亦是轉型壓力的縮影。在“保守用人”與“開放競爭”、“技術深耕”與“生態擴張”的多重矛盾中,格力需在堅持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以更靈活的姿態應對市場變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