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應急廣播
今年春季,很多人都經歷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痛苦,不少人反映過敏發病率與反應程度較往年更為嚴重,這并非一種錯覺。據北京世紀壇醫院數據顯示,今年過敏門診患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以上。
過敏,已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針對這一現象,國家應急廣播采訪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所負責人李新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帶來分析解讀。
極端天氣如何改寫過敏季?
過敏變得日益頻發和嚴重,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變暖+干旱
圓柏花粉提前爆發
北京世紀壇醫院的花粉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季花粉期比去年提前12天。
從氣候條件分析,一方面,全球變暖的宏觀背景下,今年春季氣溫持續偏高,致使圓柏開花期較往年提前,花粉散粉期得以延長,花粉濃度顯著攀升;另一方面,今年春季降雨少,氣候干燥,空氣濕度相對較低,導致花粉在空氣中停留時間長,更易散播。
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所負責人李新宇對比近年同期數據發現,今年以來(截至3月31日),北京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高出1.3℃,平均累計降水量下降約85%,氣候因素的疊加使今年花粉量大、散播范圍也更廣。
此外,春季大風天氣也“助推”了花粉的擴散傳播。
圓柏的花粉以風為媒介傳播,屬風媒花,其花粉多且質量輕,被風吹后大量飄散于空氣中,易致敏。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解釋,“前幾天北京刮大風,原本柏科花粉濃度已較低,但這場大風過后,本地花粉被吹起,遠處花粉也傳播到我們這個地方?!?/p>
花粉+楊柳飛絮“雙殺”
過敏周期延長
圓柏花粉“余威”未散,楊柳飛絮又接踵而來。
4月中旬氣溫快速回升,垂柳、旱柳、歐美楊、青楊等開始飛絮,北京已進入今年楊柳飛絮的第二個高發期。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介紹,今年北京飛絮呈現3個特點:一是飛絮始發期比往年要早3—4天;二是去年干旱導致今年楊柳雌株的花序量比往年大;三是飛絮持續時間延長。
與圓柏引起的季節性花粉癥不同,飛絮帶來的是多種過敏原的混合刺激。北京世紀壇醫院王學艷主任解釋,“楊柳絮飄散到空氣中,空氣中的花粉、灰塵等多種過敏原將楊柳絮作為載體,接觸人體后引起過敏?!?/p>
此外,飛絮顆粒度大,絮狀物還容易粘在臉上、迷住眼睛、吸進鼻孔,加重不適感。
“過敏頭子”能不能一砍了之?
今年,北方“過敏星人”的頭號“強敵”是圓柏。進入3月以來,北京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花粉風暴”,天壇公園的3.3萬棵圓柏在風中揚起黃色的花粉霧。
花粉過敏困擾不少人,以致有網友發問:這些“過敏頭子”能不能一砍了之?
解決過敏源頭是一種思路,但專家表示:不可行。
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所負責人李新宇解釋:首先,從景觀效果看,圓柏株型漂亮高大,象征堅韌、長壽、永恒等美好意象,文化價值高;其次,作為北方常用綠化建設樹種,它具有耐寒易活的特性;再者,圓柏冬季結果實,為小動物和鳥類提供食源與棲息地,生態價值顯著。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花粉束手無策。
打贏過敏“防衛戰”,重在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所負責人李新宇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提出了4大關鍵措施。
一是短期應急。目前,北京市已采取疏枝剪葉、灑水噴淋、地面濕化等措施降低花粉濃度。
二是長期源頭治理。通過園林綠化工程禁用圓柏雄株、人口密集區域改用不產致敏花粉的植物、疏伐栽植密集區域、研發花粉調節制劑等舉措,從源頭解決過敏難題。
三是加強科研攻關。我國目前在此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比如科研人員研發的“凝絮劑”,作為一種安全的高分子有機物,能夠包裹飛絮,抑制其飄飛。
四是提前預測預報。通過研判花序發育的狀況及氣象溫度,預判飄飛時間,進而實現花粉和飛絮的精準預測預報與提示。
如何應對“兇猛”的過敏?
氣候、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可能讓過敏在某個毫無防備的瞬間突然降臨。關注過敏問題,已經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為什么突然開始過敏了?
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接受采訪時介紹,突然出現過敏癥狀涉及兩個要素:一是免疫狀態,二是環境因素。
首先,免疫狀態并非一成不變。工作緊張、過度疲勞、熬夜和飲食不規律等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紊亂,誘發過敏。
其次,環境因素始終處于動態變化。比如今年就診人群中,有人去年無花粉癥表現,今年首次出現花粉過敏癥狀,這或許與花粉量劇增直接相關。
王學艷指出,今年受氣候變化等客觀條件影響,圓柏花粉濃度相對較高,疊加市民個體免疫狀態變化,最終突破癥狀閾值,可能讓人產生“突然過敏”的感知。
過敏“忍一忍”就好了嗎?
在許多人印象中,過敏是“慢性”病癥,既不會要人命,也不會來勢洶洶,忍一忍就好了。這種做法并不可取。
對于過敏性疾病,應該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避免嚴重后果發生。王學艷解釋,如果不進行規范治療,37%的夏秋季花粉過敏患者在5年內由過敏性鼻炎發展為過敏性哮喘,9年內這個比例可以達到近半數。
此外,花粉過敏已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兒童花粉過敏問題也愈發突出。
“在門診,小孩出現擠眼睛、揉眼睛、聳鼻子,甚至清嗓子的癥狀,容易被誤診為兒童抽動癥”,王學艷提醒家長一定要觀察孩子癥狀的發生和生活環境、季節的關系,可到專業機構進行過敏原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和花粉可能交叉過敏。王學艷解釋,有些花粉與食物、水果具有相同致敏成分或相似化學結構。比如樺樹花粉過敏患者吃了蘋果、梨、桃、胡蘿卜、芹菜等可能會有過敏癥狀。
過敏是身體發出的警報,不可掉以輕心。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過敏原后,可采取針對性規避措施,為對癥治療和預防提供指導。待花粉緩解期過后,需在醫生評估下停藥。還可進行脫敏治療,讓免疫系統逐漸與過敏原“和平共處”。
近年來,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攀升,過敏人群超過2億。防治過敏,我們已看到不少積極舉措:多地上線花粉過敏指數預警服務,一些城市開始更換綠化植株,園林部門開展花粉治理科技攻關……過敏雖煩,但科學防治、積極面對,定能讓我們賞盡美好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