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當點贊之交充斥社交網絡,現實生活中卻無朋友可傾訴,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婚不育,與他人建立真實的情感聯結還重要么?
梁永安教授推薦閱讀《查令十字街 84 號》,作者:海蓮·漢芙
梁永安教授回答: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查令十字街 84 號》。
1949年紐約有一個破舊的,沒有暖氣的公寓里,里有一個很窮的作家。這寫作又不掙錢,也不是個暢銷書作家,已經33歲了,這個女作家叫海蓮,她看到倫敦有個舊書店的廣告,里邊有的書她感興趣。她就給這個倫敦這個舊書店寫信,一下子跟對方聯系上了,寫來寫去,相互通信20年。
后來她還想去倫敦看看這個舊書店的人,因為這不僅僅是買書了,他們圍繞這個書發生了很多心靈之間的一種對話,而且互相還參與了生活的很多很多問題,互相給建議,而且關心對方的命運,對方的有什么好事,開心的事,悲傷的事等等。而且她和那個書店的經理弗蘭克還有很交心的這樣的一種相互之間的交流。所以這是書給人帶來的溫暖。
你可以發現讀書這個事情,它不僅僅是給你知識,實際上他改變你和這個世界的關系,也會點燃人和人之間的一種情感,人和人之間的那種真心。這種真心,它不一定是愛情,它有時候也是一種我們社會的情誼,就像這個弗蘭克和海蓮這樣一個窮作家一樣的。后面有點惋惜,就是海蓮最后她終于決定要去倫敦,但是要去的時候突然她的牙齒爆疼,結果又走不了了。等她后來真的要去的時候,也就是幾個月以后收到消息,那個舊書店經理弗蘭克去世了。海蓮這個時候她真的從紐約趕到英國,到了查令十字街84號,看到這個舊書店要拆遷了,她就很感嘆,也很感傷,距離她第一次給這個弗蘭克寫信已經20年。所以。她對著這個空蕩蕩的書店說我來了,弗蘭克,我終于來了。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到最后可能人生就沒有給你手里留下什么堅實的東西,也沒有多少物質財富,但是有一份內心深處的對于生命的深切的感受和這里邊的人和人的、他的理解。所以我來了,我終于來了。這句話非常的有深意。
其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有這樣的一種人間情誼,就沒有白來。所以就像李白當年和杜甫,李白在兗州的時候,杜甫比他小11歲,杜甫那時候大概也就30出頭到兗州。兩次來兗州見李白,所以你看李白第二次看到杜甫又來了。他有一句話叫做蓬生各自遠,各盡手中杯。我們這個人生,人和人不同,但是在一起可以好好的暢談。一杯酒,杯有盡而言無盡。所以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我們值得來到人間,去和是真正能夠相互溫暖的人相遇的這樣一種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