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城里人,生活被無休止的工作、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為了能夠和自己和解,許多人選擇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而山野,代表著純粹、安靜和超凡脫俗。當走在大山里的時候,現實的壓力就會一掃而光。
這不五一小長假還沒到,天氣剛剛暖和一些,就有許多的戶外愛好者開始蠢蠢欲動,踏上了已經準備了很久的徒步路線。殊不知,理想和現實之間,從來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生命線,一旦跨越,就再也沒有回頭路。
事件經過
4月23日,有媒體報道稱,兩名驢友在反穿越秦嶺的“光鹿跑兵冰”路線時失聯,后經救援隊搜尋,兩名驢友被相繼找到,可惜的是找的時候兩人已經失去了生命,讓人非常的痛惜。
據雙方的家人反饋,兩個人是在4月20日的晚上8點多從家里出發的,事先是和家里人打過招呼的,因為兩個人經常會參加一些戶外徒步活動,而且都是成年人了,就沒有過多的干預。殊不知,他們這一走,竟是訣別。
4月21日清晨的時候,兩個人還曾經給家人發過信息,當時情況一切正常,可是到了當天下午4點多的時候,他們的家人就再也聯系不上他們了。于是趕緊報了警。
據了解,這次遇難的兩位驢友年紀并不算很大,一位43歲,另一位30歲,據說他還沒有結婚,是前幾年才迷上戶外運動的。
按理說無論是體力還是經驗,都不應該發生這樣的悲劇,那么他們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了呢?
也許有人對“光鹿跑兵冰”這個詞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實它是秦嶺上一條穿越路線的簡稱,分別由“光頭山”、“鹿角梁”、“跑馬梁”、“兵馬營”和“冰晶頂”首字母組合而成,它以險峻、壯美著稱,吸引了很多戶外愛好者的前往。而這次遇難者的遺體就是在他們的其中之一跑馬梁上被發現的。
救援過程曝光
據知情人稱,家屬是在21日的晚上8點左右報的警,當時救援隊在西安,所以得知消息的驢友就第一時間參與了救援。他們在凌晨4點的時候到達了王家大院,并在22日的早晨7點鐘通知失聯驢友的家屬開始上山救援。
這次參與救援的人員一共有13名,分別是10名驢友和3名當地的村民。他們兵分三路分別從干人洞(西寺溝)、天賜寨溝和塔爾溝上山,經過將近四個小時的搜尋,終于在跑馬梁附近找到了兩位遇難者的遺體。
根據現場救援人員公布的視頻顯示,搜救人員行走的路線非常的崎嶇,一會高山一會峽谷,即便他們都是登山的常客,仍需要兩個人互相幫扶才能通過,可見路線著實的難走。
如果你認為地形就是登山者的所有阻礙,那么你錯了,比起崎嶇的山路來講,氣候的變化更為可怕。當救援人員穿過峭壁、溪流和樹林,越是往上走就越是荒涼。山下還是綠樹成蔭,而到了山頂,卻是焦黃的一片,這也充分說明了山頂還是非常的冷的。
由于山頂植被稀少,所以救援人員很快就發現了失聯的兩個人。首先發現的是30歲的小伙,當時他直愣愣地躺在草叢里,全身沒有任何的遮擋,四肢蜷縮在一起,看起來很冷的樣子。
順著小伙前進的方向大概500米左右,又發現了另一位43歲的失聯者,他的狀態和小伙一樣,即便搭了帳篷,還是能看得出他非常的冷。
通過兩人去世時的狀態,救援人員推斷兩個人的遇難很可能是失溫導致的。一曾經去過跑馬梁的網友稱,跑馬梁至兵馬營這一段的風非常的硬,而且四周沒有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有時一刮就是一晚上。
如果真如網友所說,當時兩人遇到了極寒的天氣,且沒有充足的御寒裝備,那發生失溫的情況就非常大了。
網友熱議
有網友表示,他是一個特別宅的人,很難理解翻山越嶺的人究竟是為了什么。
也有網友表示,翻山越嶺雖然很累,但是人生是一種美好的體驗,就像被問到人生有什么意義一樣,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還有網友表示,無論宅在家里還是走出家門,要時刻記住安全才是第一位。
結語
的確,對于人類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活著比什么都重要。熱愛自然沒有錯,勇于挑戰生命的極限也值得鼓勵,但這一些都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對于大自然的敬畏,不能被一時的熱情取代。你可以期待自由,但必須為風險預設底線,只有這樣,才能走的更遠。
最后,愿逝者安息,也愿每一個向山出發的人,都能平安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