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競爭壓力小”為子女教育移居日本的中國家長絡繹不絕 日本各地形成獨特的華人社群
在日本的中國移民中,"子女教育"是最常被提及的移居理由。中國應試競爭之激烈更甚日本,即便投入巨額教育費用大學畢業仍面臨就業困境,這種不安情緒正在蔓延。家長們紛紛表示"日本的競爭壓力比中國小",各地補習班和國際學校涌現大量中國學生。不與日本人往來、自成體系的華人社群也在各地逐漸形成。
■"留在中國拼命也沒出路"的移民抉擇
"想讓孩子在比中國更好的環境接受教育"
2022年帶著長子(17歲)和長女(13歲)以經營者簽證移居大阪的咨詢顧問吳丹(42歲,化名)這樣解釋離鄉背井的緣由。據她介紹,中國從學齡前就開始每天數小時的高強度學習,而今年2月16-24歲青年失業率(不含在校生)高達16.9%,遠超全年齡段平均值(5.4%),名校畢業也難找工作已成常態。
赴日前兩年間,吳女士為長子教育投入超1000萬日元(約50萬元人民幣)。這個曾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少年,最終讓母親因"留在國內拼命也看不到未來"而選擇移民。長子現考入大阪私立高中,為沖刺東京大學每周參加四天補習。
吳女士坦言:"相比中國,日本競爭壓力小。希望孩子能考入好大學扎根日本。"
■中國社交平臺熱議日本升學情報
吳家兄妹就讀的大阪"Argus補習班"里,100名學生中約兩成是中國孩子。這家2009年創立的補習機構最初只有日本學生,轉折點在2022年——某位中國母親因不滿知名補習塾的教學方式主動聯系了這家學校。消息通過小紅書等平臺擴散后,華人學生激增,學校方于2023年專設中文教室。
多數家長持500萬日元以上資本金取得的經營者簽證攜眷來日。中國社交平臺上,新移民家長群組里充斥著日本升學資訊。68歲的塾長本寺昭良還應邀錄制短視頻,解答"如何考取東大"等疑問。
本寺表示:"家長多是近年抵日,教育熱情高漲且傾向永久居留。我們想培養支撐日本未來的人才。"
■國際學校費用僅為中國一半
這種現象并非個例。東京某知名升學塾的中國學生占比已達10-20%,專為華人服務的補習機構也在各地涌現。國際學校同樣備受青睞,東京備考塾"EGCIS"自2018年起咨詢量激增,甚至有家庭尚未移民就通過網課提前準備。
價格優勢是主因。代表齋藤幸指出,日本國際學校年均學費200-300萬日元(約10-15萬人民幣),僅為中國最低標準的一半,與歐美相比也性價比突出。"很多學生以歐美大學為最終目標。"她補充道。
東京大學的華人留學生數量五年間增長1.3倍,截至去年11月達3545人,占學生總數一成。
■移民互助沙龍興起
2022年持經營者簽證在大阪開咖啡店的陳芳玉(45歲,化名)也是教育移民的一員。其9歲長子就讀公立小學,已適應日語教學環境。"放學能玩到曬黑,在中國簡直不可想象。"陳女士雖滿意教育環境,自己卻仍不諳日語。
這種情況相當普遍。一年前她創辦沙龍,定期在自家咖啡館舉辦活動。今年1月中旬邀請華人護士講解日本醫保制度,吸引20余人參與。其創建的微信社群已有近500名成員,每日交流從教育到房產的各類資訊。
"多虧先來的同胞幫助才能立足。"陳女士笑言:"未來想取得永住權。"
■日本境內的"微型中國"
像這樣不通日語的華人移民不在少數,但他們普遍認為"不會日語也無妨"。各地自發的華人社群與線上網絡相互交織。多數移民將"永久居留"列為人目標,截至2024年6月華人永住者達33.6萬人,較十年前增長12萬。
研究中國問題的東京大學教授阿古智子指出:"可以說日本已形成'微型中國'。在歐美收緊移民政策的背景下,華人赴日趨勢或將加速。"她同時警告:"若華人社群與日本社會缺乏交融,可能引發族群割裂。面對人口萎縮與勞動力短缺,日本亟需全民討論如何接納外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