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新業態依舊延續了此前的低價優勢,且品類全、更具性價比,利于品牌在保留原有品牌影響力和消費基礎上吸引更多消費者, 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正在向折扣超市發展。
盯上了折扣超市
近日趙一鳴加盟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品牌省錢超市全新上線,在門店裝修、面積、商品結構上進行了優化升級,整體來看,店鋪營業面積一般為180-240㎡,標準店主要增加了面包架、收銀臺、置物架、洗手臺、凍柜及風幕柜等;在品類上新增超過400種SKU,涵蓋百貨日化、文具潮玩、雞蛋等多種產品;還專門設置了短保面包區、鮮食鮮奶及低溫凍品專區。
此前萬辰集團也在合肥落地“來優品省錢超市”超級門店,據悉其門店面積約為300多平方米,將SKU從約1900個增加到3000多個,除了零食之外還新增了速凍品、米面糧油、個護家清、調味品等,在收銀區還配置了煙酒銷售以及烤腸機、蛋撻機及咖啡機等。而且門店位置位于居住核心區,周邊人口密度較高,不僅客群覆蓋度較廣泛,購買能力也較強,這為其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消費基礎。
上述兩家頭部企業在超市化方面還算是后來者,早在去年6月零食有鳴就已經在成都開設了第一家批發超市,截至12月其門店數已超過1000家。
還有不少企業也都以邁進折扣超市,比如去年9月末零食優選宣布推出“惠真批發超市”品牌;去年9月底來伊份全國首家倉儲會員店也在上海市松江區正式營業;恰貨鋪子通過擴充米面糧油等品牌正式向特價超市轉型等等。
三只松鼠也通過并購愛折扣、愛零食發力量販零食和折扣超市業務,并宣稱要在60天內開設200家硬折扣超市,超市業態似乎成為了各個量販零食企業尋求的新出路。
目前量販零食本身的盈利難題還未得到妥善解決,若只是以復制粘貼的形式作為新業態發展方向,能否真正實現跨步還有待考量。
“每天營業額只有幾百,回本遙遙無期”
數據顯示2021年底國內量販零食門店總數僅有2500家左右,2022年約1.3萬家,到2023年10月門店數量已經突破2.2萬家,預計2025年國內門店數將達到4.5萬家,市場規模將達到1239億元。
從市場格局來看已經相對穩定,形成了萬辰系和很忙系兩大主導陣營,且市場飽和度較高,一條商業街中幾乎有著不同品牌的量販零食,且較為密集,這也就使各個品牌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并導致許多品牌零食店的同店銷售增長停滯甚至出現下降。
有區域零食連鎖負責人透露,其門店月均銷售額已從60萬降至約30萬,在社交平臺上也出現了一些加盟商訴苦的聲音,大多數都是吐槽“每天營業額只有幾百,回本遙遙無期”的經營現狀。
為了獲得增長,一些頭部品牌開始降低加盟門檻吸引加盟商,比如某品牌免去加盟費、管理費、培訓費、服務費等,某品牌則在裝修0利潤的基礎上對面積、開間以及位置招牌達標者一次性補貼10萬元等;還有品牌尋求新業態,比如某品牌推出“超級零食很忙、零食很大、零食很辣”等新型門店或通過大規模收購來擴大市場份額,開設“零食樂園店”,但這似乎并未對品牌發展起到較明顯作用。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品牌可以靠降低加盟費用來實現擴張,而一些資金薄弱的品牌則需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來獲得增長,所以向批發超市轉型便成為品牌尋找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圍繞“多快好省”的需求
從線下格局來看,近年來我國超市行業百強整體銷售規模持續下滑,2023年降至8680億元,較2022年下滑7.4%;門店數量也在2020年達到3.1萬家峰值后于2023年減少至2.38萬家,減少了近四分之一,線下零售格局的衰落為量販零食折扣超市的崛起提供了機會。加上量販零食更貼近社區,且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培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從折扣超市本身來看,無論是量販零食發展初期形式還是目前的折扣超市業態都是圍繞市場“多快好省”的需求,在早期一些零食量販店中一些熟悉牌子的零食和飲品,確實價格明顯低于商超,但很多其他雜牌的零食,尤其是散稱食品價格并不便宜。
有一些產品雖然價格較低,但實際克重也較少,消費者不仔細看很難分辨出來,所以不少消費者被“背刺”,一些品牌意識到危機后便開始向省錢超市這種硬折扣模式發展。
這種模式指通過優化供應鏈、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商品的低價銷售,比如德國零售品牌奧樂齊,通過自有品牌占比90%的策略實現源頭直采與成本控制,將產品做到較高性價比。前段時間某量販零食品牌在戰略發布會上宣布自有品牌和社區超市作為下個階段發展方向,表示自有品牌涵蓋主打性價比的紅標系列、主打優質原料的金標系列及未來推出的子品牌,這也表明了朝著硬折扣方向發展了。
從硬折扣模式的發展來看,目前全球硬折扣滲透率在2.6%左右,歐美更高,我國這一數值僅為0.01%,由此來看我國的硬折扣發展仍處于初期。從市場消費端分析,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及消費降級,消費者對于購物的便利性和性價比有了更高要求,一站式低價購物成為了大部分消費者的核心需求,這也為硬折扣超市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并不只是擴充SKU這么簡單!
當產品SKU從休閑零食擴大到日化、食雜等多品類,在采購上也就面臨新挑戰。作為量販零食品牌遂于休閑零食之外的消費需求了解并不高,在眾多同類型商品中選擇合適的產品需要品牌不斷摸索,另外,不同品類的采購標準差異顯著,這需要投入更多的市場調研和分析來確保符合市場期待。
品牌還需要面臨商品體系復雜帶來的運營、供應鏈挑戰,在運營上,由于不同品類的銷售速度、保質期等因素差異較大,給庫存管理帶來較大的挑戰,傳統量販零食企業缺乏多品類庫存管理經驗,容易導致滯銷品積壓與暢銷品缺貨并存。
產品陳列和搭配也是個挑戰,合理的商品陳列和搭配能夠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從而提高購買意愿,但這需要考慮更多品類之間的關聯性和互補性,這對之前專注零食的品牌而言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
在供應鏈上,由于從零食供應鏈擴展到涵蓋多個品類的供應鏈,這就需要品牌與更多供應商周旋并建立合作關系,還要確保這些供應商能夠提供穩定貨源、合理的價格等,這對品牌供應鏈資源的整合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產品宣傳上也對品牌提出了考驗,多品類、全品類的折扣超市想要吸引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需要品牌精準洞察不同品類目標消費者可能具有的消費習慣和媒體偏好,從而實現更精準的營銷,否則容易導致營銷資源分散,難以形成有效的品牌認知。
所以說量販零食品牌想要真正跑通這一業態并搶占市場,并不只是簡單的擴充SKU這么簡單,不僅需要品牌對每個品類都進行深度耕耘,充分了解市場所需,還需要權衡整體運營效率,比如人力效能、物流體系等,來實現更具性價比的硬折扣。
能否盈利?能否持續盈利?
量販零食想要以折扣超市業態實現長遠發展,能否盈利是關鍵問題,從目前來看,各品牌布局折扣超市的處境看處于探索階段,市場接受度及競爭態勢尚未穩定,盈利前景也尚不明朗。
其中較明顯的便是折扣超市業態的租金較高,因為其面積通常更大,且主要位于人流量大的區域,再加上裝修成本和設備投入,前期需要投入較高成本。
在中期運營上,店鋪面積擴大和SKU的增加也帶來了人力成本的顯著增加,相比于便利店等小業態一人可以身兼理貨補貨、收銀等多個職責,折扣超市則需要更多員工分工協作,經營成本自然會增加。
而且還需要保持價格優勢和持續投入營銷推廣來保持市場熱度,提高客流量,因為硬折扣超市的低價策略依賴于高周轉,即通過大量銷售商品來實現盈利,如果店鋪的客流量不足,擴店所帶來的成本可能會吞噬利潤,導致店鋪虧損。
但由于品類較多,采購時需要對接零食廠商、日化品牌商、區域農產品基地等更多供應商,可能會導致議價能力被稀釋,不僅在價格上優勢難以保持,還可能因供應鏈復雜化而影響商品新鮮度和庫存管理,導致損耗增加,進一步加劇盈利壓力。
有相關報道表示新增品類一般占到銷售額的20%,銷售增長有待觀察,很可能支撐不起租金上漲、人員成本增加、營銷投入加大等多重壓力。
在折扣超市發展過程中需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不斷調整產品策略,這就需要品牌具備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可以靈活調整供應鏈和庫存管理,以降低損耗和提升效率,而這背后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建立高效的數據分析系統等來確保迅速響應。
這無疑又加大了品牌的成本挑戰,當前期投入過高,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是個不小的挑戰!
對手:傳統商超和倉儲會員店
目前傳統商超整體呈下滑趨勢,為量販零食進軍折扣超市提供了機遇,但從消費意識來看,傳統超市在生鮮、日用品等領域的消費習慣已經根深蒂固,當提及買米面糧油及日用品時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會想到傳統商超。折扣超市要想在市場中立足,還需要重新教育消費者,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到其能夠滿足家庭日常采購和即時性的需求。
由于現在傳統商超整體下滑的原因主要是量販零食的沖擊,如若繼續保持我行我素很可能加速被淘汰,從去年開始已經有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嘗試轉型。
一旦品牌轉型調改成功,傳統商超憑借其成熟的供應鏈和廣泛的商品種類等優勢,再加上消費者心智的長期積累,很可能重新奪回市場份額,這就會對折扣超市形成較大沖擊。
沃爾瑪中國第二財季數據顯示,上半年山姆會員商店的會員收入同比增長23%,會員人數創歷史新高,不僅在業績上亮眼,甚至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線下消費方式。
一些沒有倉儲會員店的小縣城代購商們崛起也說明了其受歡迎程度,其規模效應和會員忠誠度可能對折扣超市構成不小的壓力,在供應鏈效率及自有品牌的打造上,倉儲會員店也具備明顯優勢。
由此來看量販零食店轉型折扣超市后若不能有效差異化也并不利于其發展。品牌需要意識到倉儲會員店主要以大包裝、低頻次采購為主,而量販零食折扣超市則主要以社區店、小規格為主,滿足高頻次、即時性需求,因此品牌可以將其作為切入點,精準定位消費群體。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環保、品質等方面關注度不斷提高,在折扣超市中也推出更多健康、有機的食品及采用環保、可降解的包裝材料等來提升品牌形象和口碑,或許還能吸引更多注重生活品質的消費者。
倉儲大本營,需要更高的成本
事實上,國內曾嘗試“折扣超市”模式的品牌不在少數,但真正跑出來的并不多,當然這不是說量販零食轉型折扣超市沒有機會,只不過是要面對更多壓力。
對于目前量販零食品牌而言,與其探索挑戰較大的新形態,不如在量販上深耕來應對市場變化,倉儲供應的擴大和升級或許是量販零食品牌未來進一步擴張的關鍵。
量販零食崛起的核心邏輯就是通過“廠家—倉儲—門店”的模式,縮短供應鏈環節,降本增效,所以優化倉儲供應對品牌來說依舊需要擺在重要位置。
從去年開始一些品牌先后在蘭州建設了倉儲大本營,比如某品牌在蘭州建設的西北倉儲中心,總面積超1.4萬平方米,配備了1500余個揀貨位和6200余個存儲位,峰值儲存能力高達60萬件,為地區門店提供了有力支持。
某地域零售品牌在業績下滑、門店收縮的大環境下,實現規模與業績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供應鏈效率提升。通過對供應鏈各環節的精細管理,從采購、倉儲到配送,每一個流程都進行了優化,使得庫存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對于零食量販店而言,商品種類數千種,想要提高銷售量,后方糧草也需要跟上速度,建設倉儲供應體系尤為關鍵。
未來隨著競爭愈發激烈,數字化管理在發展過程中或將擔任重要角色,其優勢在于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靈活調整商品結構,強化供應鏈管理,為可持續發展賦能。
但也為品牌帶來了新挑戰,品類增加帶來的產品采購、運營挑戰;商品體系復雜帶來的運營、供應鏈挑戰;店型擴大帶來的成本挑戰等等,此外還面臨傳統商超轉型、倉儲會員店風頭正勝的競爭壓力,量販零食超市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行業思考:近段時間量販零食品牌紛紛轉型開超市引發行業熱議,或許是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品牌尋求差異化競爭的策略,從其硬折扣模式來看,確實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近幾年量販零食行業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走紅,隨之而來的便是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從去年開始一些頭部量販零食品牌紛紛探索新業務模式,以增強市場競爭力,量販折扣超市應運而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