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現的這張側顏照,應該是連拍模式,特意挑選了其中最棒的一張,不然快門真趕不上,原圖看不清的話,放大截圖,這下可以看清楚了吧?角度拿捏的實在是刁鉆,正好下面就是“成都”二字,某個高速公路入口處。
這角度能夠看到背負式進氣口確實有鼓包,另外注意機頭雷達罩與座艙蓋之間,出現了一個多邊形的貼片,也就是EOTS傳感器端口,兩邊都有,一般都是覆蓋在機頭側面位置,現在看來連頂端都覆蓋了一部分,這就是前期提及的,態勢感知能力成為了重中之重,近距離“狗斗”早已成為過去式。
同時配合巨大的腹部彈艙,攜帶更多的彈藥,直接超視距發起攻擊,干就完事了,哪有那么多的磨嘰事,更何況目前展現的機動能力實在是過于變態,U型發卡彎都出現相應的視頻,可見其機動能力與傳統印象是不同的,如此龐大的身姿,轉彎卻如此靈巧,還想如何?
放大圖片后,能夠清晰地看到尾噴管的造型,乍看之下噴管是呈現傾斜切邊的設計(很多人以為是類似美國YF23那種單膨脹斜坡噴管),似乎與前期曝光縮比模型完全一致。
但是仔細一瞅,這事就來了,能夠看到與北方“六代機”,相當接近的二元矢量噴管的活動導流片式設計,不過現在可以確定,下半部分是固定死的,上半段接近,因此和北方的二元矢量噴管還不完全一致,但是至少噴管是矢量的沒多大問題,為了追求全向隱身化處理,底部幾乎看不出太多的端倪。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多數視頻中J-36展現出強大的機動性能,不僅僅是柔性蒙皮的功勞,噴管本身也助力了一把!
當然體格龐大自然是不爭的事實,能否上艦還真不好下結論,單就目前試飛視頻里展現的機動性而言,問題不大,關鍵還是其體格和翼展,雖說和傳統的轟炸機相比沒多大的問題,甚至就是和空警-600的平直翼相比也沒多大的問題,關鍵就是這機翼可能和法國艦載型的陣風M一樣,根本沒法設計折疊翼結構,所以個人而言,還是偏向蘭姆達翼型的北方“六代機”。
▲上圖為今日最新曝光的北方“六代機”試飛照
只不過目前兩者的試飛工作幾乎是齊頭并進,甚至呈現出白熱化的競爭態勢,真不好確定兩者是各司其職還是相互競爭的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