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險半掛急剎,5噸重的鋼卷落在車上,這場面想想都覺得地獄,車毀人亡是沒的跑了。就在近日,東風本田S7成功挑戰這個場面,不僅驗證了車輛被動安全的極致性能,更將汽車安全標準推向全新維度。
眾所周知,五輪差異化測試堪稱汽車界的"地獄挑戰":首輪正面撞擊驗證基礎防護架構,第二輪極度偏置碰撞考驗單側承壓極限;第三輪B柱側擊檢驗車身整體性;最后兩輪都是對于A柱定點砸擊。這一套連擊可以說是把車輛全身“軟肋”都折騰一遍,尤其是主駕側偏置撞擊。
而東風本田S7在暴擊過后,車頭潰縮區精準變形吸收能量,A柱完整,乘員艙空間完整。全車12個安全氣囊配合毫秒級彈出門把手、自動觸發的SOS系統,展現東風本田展現出主動安全與被動防護的無縫銜接。換而言之,如果在現實中,車輛在遇到這樣沖擊的時候就會觸發全氣囊,最大限度降低沖擊傷害,保護車內成員。與此同時,自動SOS報警和車門彈出,也方便人們第一時間進行施救。
最重要的是,撞擊過后,東風本田S7的車門依然能打開,方便用戶最快時間撤離。而能有這樣的表現,得益于全車的剛性打造。
比如車輛A柱,采用三層1500兆帕熱成型鋼與980兆帕高強度鋼精密疊壓,再配合本田獨家的電阻焊技術,創造出厚度僅75px承受力較傳統結構提升200%的“超硬A柱”。得益于此,東風本田S7的A柱的五層結構宛如精密的千斤頂系統,能在毫秒級將沖擊波層層化解。
其次是車身強度,東風本田S7車身高強度鋼使用率為68%,1500MPa熱成型鋼占比25%,車身具備40000N·m/度的扭轉剛度,故而在斬獲"2024中國十佳車身"殊榮。這種堪比橋梁結構的抗變形能力,也是它抵御鋼卷沖擊的核心底氣。
接著是其次是吸能結構,在撞擊的生死0.3秒,車輛的上層引擎蓋通過預設折彎軌跡,將沖擊力向兩側分散;中層縱梁蜂窩吸能盒如彈簧般潰縮,吞噬30%的初始動能;下層副車架則構筑起最后防線,用剛性支撐阻止鋼卷侵入底盤。這種遞進式能量傳導體系,配合防火墻加強板的二次緩沖,形成了立體防護矩陣。這樣的組合,讓車輛能很好的“泄力”,以降低沖擊和重物對車身結構造成破壞與形變。
最后是電池的多重防護,1.2萬噸級一體壓鑄全鋁殼體、15層硬核物理防護分體隔離冷卻系統與多模組架構設計,既確保極端碰撞下的熱失控防護,又實現"換芯不換包"的維修經濟性。在第三輪側面撞擊中,電池包距撞擊點僅375px卻安然無恙,印證了其"電路雙保險"設計的可靠性。
可以說東風本田S7用此次碰撞測試,不僅對"安全就是最大的豪華"最硬核的詮釋,也為行業樹立起難以逾越的安全標桿。當鋼卷墜落激起的煙塵散去,留下的不僅是凹陷的車頭,更是對生命敬畏的溫暖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