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轉身的時間人就沒了”,相信很多人聽到這樣的說辭都感覺很離譜的吧,但這的確是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
而當這件事被曝光出來后,很多網友也十分驚奇,一個小孩怎么可能在大人的“眼皮底下”直接消失呢?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
女孩離奇失蹤
李憬軒出生在2012年,不過比較不好的一點是,在她還未記事時,她的父母就離婚了,之后直到她媽媽和繼父走在一起,這才算是穩定了下來。
而在生活中李憬軒的繼父對這個女兒也是視如己出,十分關心她平常的生活,可以說這樣的一家人也算是其樂融融。
直到2022年7月15日那天晚上,李憬軒的繼父張先生在忙完自己的事情后,便帶著親兒子和繼女李憬軒一起來到了重慶市南岸區的大興場碼頭玩水。
畢竟當時的溫度非常高,玩水也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而且其實在晚上很多人也會選擇去江邊散步,這就讓孩子的安全性變高了。
很快幾人到達了江邊,李憬軒當時就下水了,不過因為當時張先生的小兒子年齡還比較小,就被留在了岸邊和張先生一起。
如果他們不出現意外情況的話,很可能在玩了一段時間后就會回家,不過在這玩耍的途中,張先生的兒子有段時間哭鬧,就導致張先生要哄自己的兒子一會兒。
但正是這短短的幾分鐘,李憬軒就出現意外情況了,當時的張先生在回過神來后,就發現女兒沒影了。
剛開始還以為女兒是和其他小朋友在玩,但張先生很快就發現不對,周圍其他小孩子玩耍的伙伴中,根本就沒有女兒的身影。
作為一名家長,既然孩子失蹤那肯定是很著急的,張先生很快就選擇了報警,請更加專業的人來尋找自己女兒。
并且隨后張先生將這件事也通知了孩子的母親,讓她知道了這樣的消息,很快這位母親就趕到了河邊。
雖然兩人的心情都是十分焦躁的,但畢竟先找到自己的女兒才是正事,就這樣兩人開始等待救援隊的回復。
希望與絕望交織的尋覓
李憬軒失蹤的消息如同一個炸雷,讓一家人陷入絕望,警方和藍天救援隊迅速行動,開始緊張的搜尋工作。
近百人沿著江邊仔細搜查了十幾公里,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就連下游水流緩慢的淤泥地也翻了個底朝天希望找到一絲線索。
然而讓人疑惑的是,搜救工作毫無進展,依然沒有任何發現。張先生反復向搜救人員強調,岸邊的水非常淺,女兒身高也不低,即使不小心摔倒,也能很快站起來,實在難以理解為什么會發生溺水事故。
諸多線索顯示,李憬軒的失蹤不太簡單,不像是一場意外事件,背后可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過了一段時間,重慶市公安局對這起案件的性質進行了明確,判定這是一起拐賣兒童失蹤案件。
這意味著警方認為李憬軒是被不法分子拐走,并非走失或者遭遇其他意外,案件性質的明確,有助于警方調整偵查方向,加大偵查力度,盡快找到李憬軒。
為了找回女兒李憬軒,楊陽一家果斷關停了賴以生存的輪胎修理店,全身心投入尋女行動,他們印制了海量的尋人啟事,上面詳細描述了女兒的特征:照片、頭頂的黑痣、左肩胛的肉色胎記,以及美術九級的畫作,甚至還有她給弟弟喂飯的溫馨照片。
為了擴大尋找范圍,他們背著打印機和尋人海報,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認真對待每一條線索,希望能找到女兒的蹤跡。
同時孩子家人還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開設了“尋愛女李憬軒”的賬號,每天更新女兒的信息,并將懸賞金額從最初的十萬元一路提升到一百萬元,希望能得到更多幫助。
這三年里女孩家人收到了很多關于孩子下落的信息,但都被證實是假的,有人說孩子在西南山區,有人說在東南沿海城市,她都親自去尋找,每次都充滿希望,但最終都失望而歸。
尋找女兒的過程中,她還幫助過其他走失的孩子回家,看到別人一家團圓,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女兒,也更加難過。
無數次的希望和失望交織,女孩家人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女兒,雖然希望渺茫,但她決心繼續尋找,直到找到女兒為止。
根據來看女孩的媽媽一直珍藏著女兒李憬軒的素描本,本子的封面上,女兒用歪歪扭扭的字寫著:“長大要當畫家,給媽媽買大房子”。每每看到這句話,楊陽都覺得心痛難忍,像是被刀割一樣。
她也把女兒的個人信息輸入了全國打拐DNA數據庫。楊陽心里懷著希望,盼望著有一天能出現奇跡,找到失蹤的女兒,她相信科學的力量,也相信母女之間的緣分。即使時間過去很久,她也從未放棄尋找女兒。
輿論漩渦中的善與惡
在漫長尋找女兒的艱難日子里,楊陽一家不僅要承受失去孩子的巨大悲痛,還要面對來自互聯網上的種種壓力。
一些人對張先生當晚的行為提出疑問,認為晚上九點帶孩子去江邊玩不符合常理,短短一兩分鐘孩子就失蹤了,讓人懷疑他有所隱瞞。
更過分的是有些人直接把矛頭指向楊陽,指責她故意引導輿論走向,提前認定這就是一起拐賣兒童的案件,這無疑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更沉重的打擊。
鋪天蓋地的質疑和謾罵,讓這個原本就飽受煎熬的家庭雪上加霜,不過警方調查發現,張小林當晚的通話和行動都很正常,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可以排除他與案件有關聯的可能性。
鄰居們也說,張先生平時對李憬軒特別好,每天都負責接送她上下學,孩子們也總是很依賴他,親切地叫他“爸爸”,這些情況都說明,張先生不太可能做出傷害李憬軒的事情。
所有這些證據都指向一個結論:張先生沒有犯罪嫌疑,可以把他從嫌疑人名單中排除,網絡暴力,在真相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真假線索,善惡難辨
為了找到女兒,楊陽也經歷過許多騙局,一些人通過私信聯系她,假稱知道孩子的線索,但要求先支付2000元作為報酬。
急切的楊陽每次都立刻轉賬,但對方收到錢后就立即將她拉黑,消失得無影無蹤。類似的詐騙行為,在她尋女的三年時間里,發生了十幾次之多。
這些騙局不僅讓她損失了金錢,更讓她的希望一次次破滅,精神上備受打擊,尋女之路漫漫,處處充滿挑戰與陷阱。
甚至還有一些所謂的“好心人”發來經過PS處理的照片,謊稱自己見過李憬軒,以此為借口索要車費。雖然楊陽心里明白這些很可能是騙局,但她仍然心存僥幸,認真地辨認每一張照片。
她的手機相冊里保存了整整2846張網友發來的“疑似女孩”的照片截圖,每一個模糊的身影都點燃了希望,又讓她迅速墜入失望的深淵。
每一次辨認都意味著一次希望的落空,尋女之路的艱難與漫長,也在這些照片里顯現出來,楊陽尋找女兒的過程中,也開始關心其他失蹤兒童的家庭,主動轉發他們的尋人啟事,盡力提供幫助。
她明白女兒只是眾多失蹤孩子中的一個案例,還有數不清的家庭正承受著同樣的煎熬,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喚起更多人對失蹤兒童問題的關注,助力更多孩子早日回到家人身邊。
她這樣做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社會問題,并且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失蹤兒童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需要幫助的鮮活生命。
李憬軒失蹤已經一千多個日夜了,媽媽楊陽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她還在努力地更新尋人啟事,希望能找到更多線索。
最近楊陽正在追查河南某個村莊的線索,她堅信只要不放棄,總有一天能找回女兒。無論多久,她都會一直尋找下去。
她相信堅持一定會有結果,終有一天能和女兒團聚,這份母愛令人動容,楊陽真誠地說,只要能把軒軒平安送回來,他們不會追究任何責任。,這是所有丟失孩子的家庭最渴望的事情。
他們的心愿很簡單,只想孩子能夠回家,其他的都不重要,責任追究更是可以放棄,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失蹤,這件事引人深思,究竟是道德淪喪導致,還是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缺陷?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避免他們遭受潛在的危險?這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續關注。我們需要共同思考解決之道。
如何構建更完善的兒童安全防護網,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我們需要反思和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